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邵昕)惡劣天氣凸顯劏房安全隱患,民間團體及政界人士都促請特區政府加強對劏房居住環境的安全監管,並應優先安排居住在環境危險的劏房住戶盡快搬到其他住所。
昨日到西灣河劏房戶關女士家中了解的工聯會會長吳秋北表示,現場真的非常危險,經常有石屎跌落,已經沒辦法住人,「流水非常嚴重,在夜晚睡覺時候跌下來,如有人睡在上鋪,隨時被一大塊石屎打中。」
吳秋北表示,因劏房戶多數住舊樓,而大部分舊樓日久失修,打風等惡劣天氣下,相信肯定還有其他劏房戶有類似困境,政府應檢視部分這些舊樓的結構安全,亦有責任主動為劏房戶提供幫助,安排多些過渡性房屋以安置仍在等候公屋的市民居住。
疑劏房業主收資助無修繕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有部分劏房居住環境真的好差,業主不關注環境,只知道「收錢」,質疑早前特區政府派1萬元給劏房業主改善房屋的成效,「這些錢可以派給多少人?是否真的用了去裝修?」他希望特區政府盡快採取措施,避免太多手續,安排多些過渡性房屋,盡力讓幾十萬劏房戶早日上樓。
新民黨及公民力量社區主任陳志豪表示,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應該不能容忍如此惡劣的居住環境存在,劏房戶居住環境實際上安全問題比較嚴重,住戶亦沒有保障。建房屋需要時間,政府應優先安排居住環境非常危險的劏房住戶,盡快搬走到其他住所,例如過渡性房屋等居住。他又指,特區政府長遠須加快建屋,讓市民盡快上樓,令他們住得安心。
社協盼定期檢測劏房安全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獅子山」吹襲時,不少劏房出現漏水現象,而「圓規」則以石屎剝落的情況較常見,出現問題的主要是天台屋或靠近頂樓的劏房單位。
她認為,特區政府對劏房居住安全的規範不足,早前提出修正的《業主與租客(綜合)條例》也更多圍繞租金問題,希望特區政府加強對劏房居住環境安全方面的關注,定期進行檢測,同時加快公屋安排速度,讓有需要人士盡快上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