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魁文表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高進口值。圖為早前江蘇連雲港港口煤炭進口。 資料圖片
●早前一艘輪船在拖輪的協助下向唐山港曹妃甸港區礦石碼頭靠泊。 資料圖片

海關總署:前三季外貿額增22.7% 進口升22.6% 四季度增速或回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海關總署13日發布數據顯示,儘管受海外疫情反覆、國際運力不足、基數抬高等影響,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規模保持逐季抬升態勢,並連續五個季度實現正增長。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8.3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2.7%。其中,出口15.55萬億元,增長22.7%;進口12.78萬億元,增長22.6%。出口增長動能強勁,9月以人民幣計出口增速超預期回升至19.9%,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則推升前三季度進口規模創下歷史同期新高。海關總署預計,四季度中國進出口增速可能回落,但外貿總體向好的趨勢不變。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規模逐季抬升,增速逐季回落。一、二、三季度進出口值分別為8.5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9.59萬億元以及10.23萬億元,增速分別同比增長29.7%、25.2%以及15.2%。

續保持貨物貿易第一位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外貿表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於領先,在國際市場份額有所提升。根據最新數據測算,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國際市場份額分別約為13.2%、14.5%、12%,同比分別提升了0.8、0.9和0.8個百分點,繼續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李魁文表示,國內經濟持續恢復發展;全球經濟和貿易有所回暖,國際市場需求增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高進口值;外貿穩增長政策效果持續顯現等,都是支撐中國外貿增長的因素。

李魁文引述數據稱,中國出口增長動能較足。前三季度中間產品出口增長29.2%,拉動出口增長13.2個百分點,有力支撐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順暢運轉。同期,機電產品和玩具、箱包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進口價格同比上漲11.3%

進口方面,前三季度中國進口額12.78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李魁文表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成為推高進口值的重要因素。「去年下半年以來,由於全球經濟和貿易需求從疫情中恢復性增長、全球流動性量化寬鬆、部分發達經濟體採取財政金融強刺激政策,以及投機炒作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一些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呈現快速上漲態勢。」

李魁文說,今年前三季度,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中國進口價格同比上漲了11.3%,其中鐵礦石、原油、銅等商品進口均價的漲幅均超過30%。

影響外貿發展利弊都比較多

對未來進出口走勢,李魁文表示,當前影響外貿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比較多。一方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外貿量穩質升的發展態勢有較好支撐。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起伏不定,世界經濟艱難復甦,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考慮到2020年外貿高基數的影響,2021年四季度進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中國外貿總體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全年仍然有望實現較快增長。

專家:短期出口額有望保持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預計,受芯片短缺、海運運力吃緊、原材料及用工成本高以及高基數影響,短期內中國出口金額有望保持,增速逐步回落。進口方面,在國內雙碳及能耗雙控政策下,大宗商品尤其能源的進口需求可能有所擴張;中國仍在積極履行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自美進口農產品和能源品的力度或將加強,以及國內加大促進經濟復甦的力度,都將支撐進口平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