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一周內遇上兩次颱風,也真夠嗆的。

上周五的颱風「獅子山」最初沒有什麼殺傷力,社會正常活動,但被連場暴雨殺個措手不及,塞車、水浸、塌棚、山泥傾瀉,險象環生,還有人命傷亡,本來慣見風雨的香港人,神經一下子繃緊起來,一覺醒來颱風升級,風大雨大,連買吃的空間也沒有,一怨天文台;只是想不到「獅子山」久不離去,天文台預示不清晰,連周末假期都消耗了,二怨天文台。

天文台吸收了經驗,對緊接來的「圓規」有了清晰的預示,市民有足夠時間儲糧,高度戒備下歎完下午茶,施施然回家避風,食過晚飯還在等風到。科學加上人性化,感受完全不同。曾在天文台工作的專家解釋,颱風警示是根據科學數據來決定的,要看香港中心區的風速數字來決定掛幾號風球,而不能按市民感覺去作出警示,否則會誤導造成混亂。我是認同要尊重科學的,但可以多些綜合其他因素,從人的角度多作考慮,作較多方面的提點。

剛看了一部也是科學家為題的劇集,內地的電視劇《功勛》,我趕上看了中國氫彈之父「于敏」篇,講述中國科學家于敏投身國防安全事業的故事。這位中國本土培養的第一代科學家,在一無所有的艱苦條件下,他領導科學團隊,以科學為本,執着數據,反覆測試,不以外來因素而改變研發方向;他為國防事業作出了貢獻,但又終生不能透露,包括自己的家人;他領導的團隊,成功研發的中國第一枚氫彈上天,當全國人民沸騰,這位功勛不能向摯愛的家人表白分享,默默地想買一隻烤鴨慶祝,但拿到微薄的獎金,只足夠家裏還債,激情只能面向國旗表白,澎湃熱淚往心裏流……劇集是相當感人的。

該劇取材於首批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真實故事,以「國家敘事、時代表達」的藝術手法,詮釋了他們獻身祖國人民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