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周跟大家談了很多辯論的邏輯和論證技巧,但學了這麼多,還是要去到實際應用︰「說話」。「辯論」兩個字,都離不開「言」,口才也是區分辯論與其他學術類型活動的重要元素。學習辯論技巧,但沒有真的開口練習,就有如學踢波但卻沒有碰過足球,學游水但不沾水,最後什麼也學不成。

想要說服人 先要說清楚

在開首特別強調這些,是因為常常見到學生在「表達」上有困難。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害羞、緊張,不敢表達;一種是很愛說話,說了一大堆卻辭不達意。在辯論中,要做的基本就是兩件事。一件是表達自己的觀點;一件是說服別人,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不過,如果不能夠把自己的意見說清楚,如何可以說服別人?所以,這兩件事合起來也是一件事︰「有效的表達」;這點也是學生特別需要透過練習加強的。

只能說一遍 表達要有效

什麼是「有效的表達」?在辯論的場景中,有兩點要求需特別注意。第一點是「一次就明」。先想想一個問題︰辯論與寫議論文章有什麼不同?兩者在論證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讀者在讀文章時,若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回頭看,理解作者的意思;但在辯論時,觀眾(及評判)不會把你說的話錄下來慢慢聽。這意味着每句話你都只能說一遍,所以要把話說清楚,做到觀眾「一次就明」。

注意力有限 發言要吸引

第二點是「吸引追聽」。以一般的粵語辯論比賽賽制為例,台上有8位辯論員,每位發言約3分鐘,評判合共要連續聆聽24分鐘。大家想想自己在上課的情況,合理地評估下一個人的注意力可以維持多久,況且評判一般要同日擔任超過一場比賽的工作,所以辯論員需要想辦法吸引評判的注意力,令他們繼續聽下去,甚至記得你說過的話。

明白了上述「有效表達」的要求後,我們就可以學習及練習三個基本要素︰「清」、「簡」、「重」。「清」是指「清晰」,也是最基本的一個要求。很多同學都自我感覺說話清晰,但清晰的判斷權不在自己,而在別人,也就是要別人能夠聽清楚你說的內容。「簡」是指簡潔,即是盡量用最短、最簡單的詞語表達意思。「重」是指「重點」,這是進階一點的要求,就是用語氣、節奏變化強調哪些內容是最重要的。這樣可以令觀眾更易掌握你的論點、立論,從而相信你說的話,被你說服。

口才練習是辯論的重要的基本功,我們下周會具體分享「清」、「簡」、「重」的練習方法。最後想提一件事,筆者有時會在辯論比賽中見到有隊伍落敗後,怪責評判並沒有聽到他們的某個重點,評分不公。這種情況難以判斷誰是誰非,但筆者在教導學生時,都會強調一個觀念︰評判是作為「大眾的代表」去評審比賽,大眾的聽力難免不一,但在這情況下,比賽雙方面對的條件是一樣的。與其在賽後爭論評判是否有過失,我們更應該在賽前作好準備,盡量令評判能夠聽到你認為重要的內容,這才是「有效的表達」。

■ 任遠 (現職公共政策顧問,曾任職中學、小學辯論教練,電郵︰yydebate@gmail.com)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