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歌手黃霄雲演唱的《星辰大海》自今年發布以來,火速佔據了各大排行榜的榜首,成為了抖音神曲,亦出現了不同歌手和不同語種的翻唱版本,比如英語、韓語、日語等。YouTube、Bilibili以及騰訊視頻上可以搜索到這首歌曲的歌詞英文版以及英文翻唱,將其做個對比,會發現其中有許多有趣的翻譯話題。

YouTube上兩個版本的歌詞翻譯以及B站上的演唱版本在主歌和副歌部分的處理如下:

·我願變成一顆恒星,守護海底的蜂鳴

譯文一︰I would like to become a stellar. The bee that guards the bottom of the sea.

譯文二︰I wish to become a star, guarding the buzzing of the sea.

演唱版︰I want to be a star shining. Guard the seafloor with bee humming.

·有多遠的距離,穿過人海,別停下來,趁現在還有期待

譯文一︰How far is the distance. Through the crowd of people, don't stop. Look forward to it while you still can.

譯文二︰How far is it. Through the sea of people, don't stop, while still looking forward to it.

演唱版︰However far it goes. Through the crowd waves, never stop it. Since now we still have the time.

信為先 的為導

嚴復提及翻譯之難時,提出了「信、達、雅」之說,引發了眾多學者對於翻譯標準的探討。翻譯既然是基於原文,毫無疑問,「信」是譯者首先要做到的,也就是說要忠實於原文,譯文要準確。譯文一和演唱版在處理「守護海底的蜂鳴」這一句時,意思顯然偏離了原文,未能做到「信」。如果我們用回譯法來檢驗,會發現譯文一這一句回譯成中文是「守護海底的蜜蜂」,而譯文二則為「守護海底,蜜蜂蜂鳴」。此外,譯文一在處理「恒星」時,亦有語法錯誤。

漢語中有「有的放矢」一說,這同樣適用於翻譯。簡而言之,在翻譯時,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翻譯的目的為何,目標讀者群為何。在不同的翻譯目的之下,譯者會有不同的考量因素,翻譯策略和方法亦會有所不同。比如譯文一和譯文二顯然是適合不能理解中文的英文讀者,方便他們去理解原曲的含義。在這個方面,這兩個版本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而演唱版顯然是有不同目的:翻譯是為了用英文來演唱這首歌曲。因此,譯者有很多「唱」的因素要考慮。也就是要從寫詞的角度出發,從創作的角度出發。押韻對一首歌曲而言至關重要,此點有些類似許淵沖先生所提出的詩歌翻譯的「三美」,即「音美、形美、意美」。 我們可以看到B站的這一演唱版本體現了押韻的要求,比如「shining」、「humming」、「eyes」、「goes」、「tides」,具有「可唱性」。

●王紅華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助理教授

隔星期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