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廉頗和藺相如的事跡大家想必耳熟能詳,畢竟司馬遷《史記》裏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作為考試範文多年,大部分香港人都有讀過。不過,大家在歌頌這兩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當時的趙國是處於什麼形勢之中呢?而範文最後一句「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之後,兩人的下場又是怎樣呢?今天就跟大家把這兩人的故事補充完整。
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司馬遷先寫完璧歸趙,再寫負荊請罪,根據考證,這些事約發生在公元前279年。接下來的數年,兩人分別統兵征戰,配合同時期的趙國名將趙奢,攻齊、伐魏、破秦,一時間趙國國力大漲。
好景不常,幾年之後,趙惠文王卒,趙孝成王繼位,秦國出兵趙國,與趙軍在長平對峙。這時候,趙奢已經病死,藺相如病重不能領兵,趙王派出廉頗領軍。在廉頗的指揮下,趙軍堅守陣地,使秦軍無從入手。不久後,秦國在趙國散播流言,令趙王陣前換將,而這時藺相如尚在人間,史載他曾勸過趙王,只是趙王不聽,此後史書再無關於他的記載,推斷是在此之後不久病死。
長平之戰最終以趙括慘敗告終,秦將白起將40萬趙軍全部擊殺後,率軍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一年有多,最後全靠楚、魏等諸侯聯手出兵,趙國才免於滅亡。這邊廂秦軍剛退,那邊廂燕國就跑來落井下石,想趁趙國元氣大傷時攻打邊境,結果被廉頗率兵擊敗,反而要割5座城給趙國求和。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卒,由兒子趙悼襄王繼位,任命從燕國投降的樂乘取代廉頗,惹得廉頗大怒,率兵攻擊樂乘後逃亡到魏國首都大梁。廉頗客居魏國期間,趙國面對秦國攻勢時愈見吃力,趙悼襄王派出使者想請他回趙,但使者卻被他的仇人郭開所收買,結果使者向趙王報告時,形容他︰「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意思是廉頗食量還不錯,但吃一頓飯就拉了三次屎,不中用了,所以趙王就放棄了重新任用他的打算。廉頗在魏國不被信任,趙國又不起用他,剛好楚國派人來招攬,於是就順勢到楚國統兵,最終死於壽春。
司馬遷在寫《廉頗藺相如列傳》時,其實是借這幾位趙國重臣來記錄趙國從盛至衰的過程,廉頗、藺相如、趙奢等人年富力強時,趙國國勢鼎盛,外交和軍事上都不輸秦國,後來趙奢、藺相如依次離世,廉頗被棄用,趙國國力也急速衰弱。在廉頗傳之後,司馬遷其實還附有李牧傳,即是李華《弔古戰場文》中提到的趙國後期名將,在廉頗出走後接掌趙國兵權,而李牧最終也死於中了秦國反間計的趙王之手,再一次自毀長城的趙國,最終在公元前228年為秦國所滅。
■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