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康寧(左)帶領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套全自動、無需使用顯微鏡的藥敏測試系統,能以低成本為耐藥性細菌作快速篩查。 浸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濫用及誤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藥性問題,抗菌藥物敏感性測試能檢測出指定抗生素是否有效抑制某種細菌,但傳統測試需時約16小時至24小時,新式快速測試卻成本高昂,且要大量實驗室設備。浸會大學團隊近日研究出一款「條碼」細胞傳感器,其微管道結構的外觀與條碼相似,能以低成本為耐藥性細菌作快速篩查,其造價低於1美元,用家可在3小時內完成現場篩查,方便快捷。

浸大化學系副教授任康寧帶領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套全自動、無需使用顯微鏡的抗菌藥物敏感性測試系統,它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即細胞培養區和「條碼」細胞傳感器。

研究人員將細菌樣本注入細菌培養區培養,樣本中的細菌會因應微管道內抗生素的濃度,出現不同的繁殖速度。之後細菌會流進「自適應線性過濾器」,再被流體帶動向下移,最終從微管道的末端開始堆積,形成可見的垂直條狀,其長度與在不同濃度抗生素培養出來的細菌數量成正比。

測試完成後得出的「條碼」,可使用配備微距鏡頭的流動電話拍攝,影像將由研究人員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作自動分析。當細菌培養完成後,如細胞傳感器內細菌堆積的長度相近,代表測試中使用的抗生素未能抑制該細菌的生長,亦即細菌樣本對該種抗生素呈耐藥性。如線條的長度與微管道內的抗生素濃度整體而言成反比,即細菌樣本沒有耐藥性;當兩條相鄰線條的長度出現明顯差別時表示該種抗生素已達到有效抑菌濃度。

3小時內有結果

研究人員利用「條碼」細胞傳感器測試大腸桿菌和金黃葡萄球菌,結果與傳統藥敏測試一致,並能在3小時內完成,相比傳統檢測方法需時大大縮短;由其他研究人員開發的微流控技術雖然能以相若的速度完成檢測,但普遍需要使用成本高昂的儀器作分析。

任康寧表示,「條碼」細胞傳感器的生產成本低廉,是有效應對耐藥性問題的新工具,團隊已申請專利,希望它能用於食品工業、公用地方和醫療設施的耐藥性細菌常規篩查。由於它不需要先進的臨床設施或專業檢測技能,長遠希望能在資源匱乏的地區使用,而有關成果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