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但治療新冠肺炎依然缺乏特效藥。9月28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等發布新冠防治新策略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會上指出,攜帶HIS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和人類基因中HIS共同作用,HIS能夠引起透明質酸增加,透明質酸是新冠致病的共同物質基礎和治療新靶點,研發抑制透明質酸合成的特效藥有望成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新策略,對應藥物為中國已上市治療膽囊炎的口服處方藥羥甲香豆素。

「NamiRNA、透明質酸與新冠肺炎治療新策略研討會暨羥甲香豆素在新冠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推介會」在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香港文匯網記者郭若溪攝)

疫情初期,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于文強團隊就投入到新冠快速檢測和致病機制攻關研究,解析新冠肺炎特殊臨床和病理改變分子機制,試圖尋找有效防治方案。

于文強經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與人類基因組存在5段完全相同的基因序列,長度為24-27 nt,即HIS。HIS在159258個新冠病毒基因組廣泛存在,且能靶向性地激活人體中肺、血管等非免疫細胞中與炎症相關的基因。

「因此,人感染新冠病毒後致病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HIS基因序列——攜帶HIS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進入人體後和人類基因中HIS共同作用,這可能是引起『炎症因子風暴』的重要原因。 」于文強表示。

據了解,在過去的近10年裏,于文強團隊發現一類在細胞核內發揮獨特激活作用的NamiRNA,打破了傳統miRNA抑制理論經典,創造性地提出NamiRNA-增強子-基因激活理論,這也為新冠致病新機制的研究和發現打下基礎。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于文強會後接受記者採訪。

透明質酸將成新冠治療新靶點

于文強與合作團隊進一步研究出抑制透明質酸合成治療新冠的新策略。他們發現,新冠患者的血漿中透明質酸的升高,與淋巴細胞降低和肺部毛玻璃病變等臨床症狀密切相關,而HIS能夠激活透明質酸的合成酶,引起透明質酸增加。

在隨後的動物實驗中,于文強團隊發現,單用透明質酸處理就能引起小鼠肺部典型CT影像學的毛玻璃病變。由此,于文強團隊進一步證實,透明質酸是新冠致病的共同物質基礎和治療新靶點。

「以透明質酸為靶點抑制其合成,可以成為新冠治療的新策略。4-MU是透明質酸合成抑製劑,對應藥物為中國已上市治療膽囊炎的口服處方藥羥甲香豆素。」

此後,于文強團隊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盧洪洲團隊合作開展臨床試驗,共入組新冠肺炎患者130例。

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羥甲香豆素能顯著促進患者體內淋巴細胞恢復,同時改善患者肺部病變。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表示,這項研究找到了新冠的發病機制,進而明確了要怎麼去治療新冠,還找到了羥甲香豆素這樣有效的藥物。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接受記者採訪

新冠將變「普通感冒」?

鑒於國內新冠患者數量較少,該團隊聯合杭州創將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在玻利維亞、厄瓜多爾等南美國家開展相關臨床試驗的前期準備工作。目前,羥甲香豆素在新冠治療及阻斷重症發展中的作用仍待進一步研究。

與此同時,于文強團隊與盧洪洲團隊、南方科技大學糖生物學王鵬團隊正在申請新課題,將從細胞水平、動物模型和臨床試驗三個層面入手,深入研究羥甲香豆素對不同新冠變異株的作用及分子機制,以期降低新冠高危人群病死率,將新冠變成 「普通感冒」,為全球應對新冠變異和治療,提供簡單易行可推廣的中國方案。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