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團:企業運轉穩定有序 生產經營不受影響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海航集團2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接到海南公安機關通知,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峰、首席執行官譚向東因涉嫌違法犯罪,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海航集團及其成員企業運轉穩定有序,破產重整工作依法順利推進,生產經營不受任何影響。
據海航集團官網介紹,陳峰是海航集團的創始人,為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1993年與創始團隊創建海航集團。譚向東自2001年起歷任海航集團董事會董事、副董事長、總裁等職務,2020年起擔任海航集團董事會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資不抵債近4000億元
早前海航通過槓桿收購,在境內外大肆併購擴張,資產規模一度膨脹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到2017年突遇流動性危機,2018年前董事長王健在法國遭遇意外身亡,而後在陳峰的主持下,海航集團歷經兩年半自救失敗,2020年2月海南省派出聯合工作組入駐海航集團,摸底海航集團實際已資不抵債。
2021年1月底,海航集團發布消息稱,收到海南省高級法院發出的通知「相關債權人因我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申請法院對我集團破產重整」,而後海航集團及旗下多家公司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海航集團正式開啟風險處置。3月13日,海南省高院裁定對海航集團等321家公司進行實質合併重整,債權登記後暴露出資不抵債近4,000億元。
重整後原股東全出局
在陳峰、譚向東被執行強制措施消息傳來的同時,9月24日傍晚,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組長、海航集團黨委書記顧剛主持召開海航集團黨員幹部大會,通報海航集團陳峰等人因涉嫌違法被採取強制措施的情況,並表示當前海航集團風險處置工作進入衝刺時期,各單位要深入反思海航28年發展中的慘痛教訓。
近期海航重整動作頻頻,對原來結構複雜、業務混亂、資產不清的公司結構進行整體梳理瘦身,各業務板塊資源重整,海航集團未來發展藍圖大致成型。
此前的9月18日顧剛主持召開海航集團2021年度第39周安全生產經營例會時透露,如順利完成破產重整,海航將重整拆分為四個完全獨立運營的板塊——航空板塊、機場板塊、金融板塊、商業及其他板塊,重整後老股東團隊及慈航基金會在海航集團及成員企業權益將全部清零,不再擁有相關股權。這意味着海航集團將剝離地產等非主業,同時海航原股東全部出局,陳峰為實控人的海航舊時代徹底終結。
「老股東團隊股權將依法依規清零,這既是法治化、市場化破產重整的法律要求,是股東必須承擔的基本責任,也是民營企業野蠻生長帶來的必然後果。」顧剛說,「海航上下要深刻反思海航民營企業28年的發展,不斷汲取過去盲目擴張、沒有敬畏的教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