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溟 經濟學博士 華興證券(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

經過兩年半的準備與孕育,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於9月10日正式啟動,大灣區內地及港澳居民可通過在對方銀行開立個人投資賬戶,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

筆者認為,作為內地與港澳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重要一環和重大突破,「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部署、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要舉措,對於打造粵港澳優質生活圈、便利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和理財產品多樣化、促進人民幣跨境流動和使用、提升大灣區和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水平、推動內地與港澳社會經濟共同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人口已超過7,000萬,在全國主要城市常住人口增量前五名中大灣區內地9城就佔了3席;2020年大灣區GDP總量超過人民幣11.5萬億元,經濟總量已與紐約灣區旗鼓相當。自2014年以來,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在不同領域成功建立互聯互通機制,從「股票通」開始逐步拓展到「債券通」,以及「跨境理財通」代表的財富管理市場,其最重要的基本面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擁有相當數量的、成熟的投資群體,尤其是高淨值客戶。

創新現有互聯互通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顯示,「北向通」和「南向通」投資者資格條件、投資方式、投資產品範圍、投資者權益保護和糾紛處理等細節,既參考借鑒了現有的股票互聯互通機制、債券互聯互通機制等框架安排,又有了進一步發展和創新。理財產品、公私募基金以及資管產品的互認,既是「跨境理財通」的重點和要點,也將是大灣區跨境金融未來制度建設的重點和要點。

在初始階段,估計「跨境理財通」的標的產品主要涵蓋低至中風險、相對簡單的投資產品,如債券基金、股票共同基金、中低風險的人民幣計價理財產品等。投資者在其所在地及另一市場的銀行分別開設匯款及投資戶口,並將其配對,而人民幣跨境資金實施閉環和額度管理。

在實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並積極、穩妥地逐步推進大灣區境內居民購買本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的基礎上,可投資產品範圍有望循序漸進地擴大至混合共同基金、私募基金等其他投資產品,未來「跨境理財通」也有望進一步允許內地其他地區居民在大灣區購買相關產品服務,以進一步優化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安排,拓展保險產品、快捷支付轉賬系統以及其他金融產品聯通的新空間,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

促進金融產業鏈改革發展

粵港澳三地金融監管合規存在較大差異,「跨境理財通」的順利展業,對銀行理財的運營流程、渠道管理、客戶服務、產品管理、風險控制和信息披露等無疑提出了更高要求,甚至有望進一步促進和深化大灣區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及債券業務等金融產業鏈的改革與發展。數字化趨勢、新冠病毒疫情等帶來的長期影響,也必然要求金融機構將金融科技手段應用在理財跨境運營和銷售中。

拓寬灣區居民資產配置渠道

可以預見,「跨境理財通」試點,將推動包括遠程跨境見證開戶、銀行資金跨境流動管理、資本賬戶試點開放、理財產品互認、跨境銀監管理互助等多個方面的改革,成熟一項、放開一項。「跨境理財通」的啟動,可以促進資金在內地與港澳之間的有序流動和理性投資,拓寬大灣區居民的資產配置渠道,使其財富管理和資產配置的策略更為多元化,也有望進一步深化離岸人民幣在大灣區的使用,強化大灣區內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在「北上廣深港澳」等大城市中,大灣區三分有其二,自應負起重塑中國城市和城市集群競爭版圖、定義中國模式和中國道路的重任,在全球化視野下、國際化基礎上堅定地促進和實現合作、接軌、聯通。

「跨境理財通」的正式啟動,既有助於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互補、互助和互動,也有助於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資產管理中心、財富管理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筆者期盼,在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堅持合作互利共贏、堅持市場化導向、堅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原則之下,「跨境理財通」能更好地推動大灣區建設和金融改革、開放、產業升級,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持引領作用,成為在「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的多元制度格局基礎上積極穩妥有序推進金融市場開放的試驗田,成為金融行業先行先試產業升級的試驗田。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