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選舉制度對選委會進行重構賦權,增強香港民主制度的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性;選舉回歸民意為本、專業理性,吸引更多各行各業的精英、基層代表參選,有利於更好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選出符合「五個善於」標準、德才兼備的愛國治港者。參選人在選舉過程中專注解決深層次矛盾、改善香港經濟民生、提升競爭優勢,比政綱、拚能力,充分展現全情參政、擔當作為的勇氣和智慧,努力贏得選民認可和支持,有利於未來進一步塑造管治新局、提升管治效能。

以往受「泛政治化」影響,選委會、立法會部分界別,長期被有特定立場的政治勢力壟斷,基層市民、專業人士的訴求根本得不到重視,利益得不到應有保障。新選委會選舉增加了中小企業、基層社團、同鄉社團、內地港人團體代表、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代表等界別,選委來源的社會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有利於實現香港社會政治參與的公正性,讓選委會代表的社會各界利益更均衡,也使選委更能顧及香港整體利益,突破以往偏向某個界別、地區或政團的利益局限;更重要的是,能夠把維護國家利益和維護香港社會利益有機結合,有利於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國家共贏發展。

此次選委會從1,200人擴大至1,500人,界別分組從四大界別增至五大界別,而且出現三個明顯的亮點:一是多了地區和基層的選委,有來自港九新界分區委員會的代表,有人在劏房長大,還有農民和漁民等,最年輕的有26歲服務基層的選委;二是多了精英人才,包括大學校長、兩院院士等;三是多了代表香港整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人士,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有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體現了「一國」和「兩制」的有機統一。

選委會涵蓋更多行業及代表,更具廣泛代表性和民意基礎,可以保證日後選出的立法會議員和行政長官,是真正符合治港者要求、有較廣泛代表性和認受性、賢能的愛國者,保證其在履職過程中能夠較好地將界別、團體或地區利益與香港整體利益和廣大居民根本利益結合,也更有利於科學決策、理性決策。這正是香港構建優質民主的目標所在。事實上,新選舉制度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選出善於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於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於為民眾辦實事、善於團結方方面面力量的優秀治港者,切實改善香港經濟民生,提升競爭優勢,讓香港重新出發。

香港迎來由亂及治、由治向興的重大轉機,市民期望香港聚焦發展經濟民生,讓港人分享更多發展紅利。此次選舉,不論是自動當選還是需要競爭的參選人,均廣泛諮詢界別、精心設計政綱,積極向選民和社會各界宣介參選理念、政策主張。日前,近千名不同界別的選委,在全港過千個街站,落區走近市民、走進業界,宣傳政綱、介紹新選舉制度,傾聽市民的意見和建議,體現了愛國愛港管治者積極參政、擔當作為的勇氣和智慧,受到廣大市民認可。紫荊研究院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七成受訪者認為是次選舉能選出真正為業界發聲、代表香港整體利益的選委。愛國愛港人士為香港整體利益和業界利益積極參選,營造了多元化、專業化、均衡性、重能力、少紛爭的參政新氣象,對於未來香港切實提升管治效能、塑造管治新風,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