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擁有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等經濟地位,根本在於擁有背靠祖國的區位優勢和自身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鞏固提升有關的競爭優勢,邱騰華認為,香港要跟上國家發展的步伐,不僅要有政策,還需有效協助企業升級轉型,培訓更多專業人才。

邱騰華表示,國家持續加強與國際接軌並開放市場,香港將更能發揮固有優勢,利用自身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地位,及全國最多國際化專業服務的條件,繼續協助國家「走出去」。

他指出,國家賦予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讓香港能與貿易夥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過去4年,香港已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數目倍增,還與多個經濟體簽訂了投資協定,給予市場和國際貿易夥伴清晰而且可以預計的經貿環境。

有協定後,就要鼓勵企業升級轉型。邱騰華表示,特區政府一直積極向中小企投放資源,包括近年先後3次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注資共50億元,每名申請者可獲批的資助上限由原先的50萬元大增12倍至600萬元,資助地域範圍由原先只包括內地市場,擴大至37個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的經濟體,以支持更多香港企業擴大發展空間。

要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資金和人才都不可或缺,邱騰華表示,中央重視香港的專業人才,才會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為香港部分專業人士提供專門的市場准入條件,以及資歷互認制度,「目的都是希望讓香港的專業服務有更大的市場,及與內地企業一同『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