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姐很遲才獲批學生簽註,正好受惠於「來港易」政策。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張太因為要照顧在港讀書的兒子而決定來香港,她期望之後返回內地亦不用接受檢疫。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恆諾)讓身處廣東省及澳門非港人免檢疫抵港的「來港易」計劃昨日正式實施,抵港者需事先到網上系統登記及領取來港配額,截至昨晚6時,共304人經計劃抵港。系統昨日凌晨開放首1小時已有近1,000人登記,部分成功登記者昨晨隨即啟程來港工作和上學,大部分人與香港闊別逾一年,對再次踏足香港興奮不已。但由於「來港易」只方便南下,北上返內地仍要檢疫,故他們也期望兩地盡快全面通關,恢復兩地正常往來。

繼上星期恢復「回港易」計劃後,「來港易」昨日正式實施。特區政府昨日凌晨開放網上預約系統,讓抵港者申請每日共2,000個的來港配額,以及登記於指定日期入境香港。抵港者只需在入境前3天取得有效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便可獲豁免強制檢疫安排,惟抵港後第三天、第五天、第九天、第十二天、第十六天及第十九天要接受強制檢測。

昨日,深圳灣口岸陸續有「來港易」申請者抵港。跨境學童家長張太昨日下午與兒子過關,準備回學校上實體課,「去年暑假帶了他(兒子)回內地,上個學年一直上網課,但小朋友定力不夠,網上學習效果較差,也有試過在內地為他找學校,但兩地課程不同,一直找不到學位,他今年6年級又要考呈分試,所以決定帶他回港。」

非港人的張太,疫情前每逢星期一至五都留港陪在港出生的兒子上學,周末則帶兒子回深圳居住。疫情爆發後,往來兩地需要強制檢疫,張太一家便在深圳居住。昨日,兩母子返港,留下丈夫在深圳工作,「一家人分隔兩地,未知何時才能夠團聚,期望兩地可以早日恢復通關,我們返回內地時亦毋須檢疫。」

「無來港易會錯過很多課堂」

大學生汪小姐昨日同樣透過「來港易」入境。她表示,早前因為學生簽註延遲批出,未能在開學日前來港準備,卻「因禍得福」,巧遇上「來港易」計劃生效,「本身已經很遲才可以出發,如果無『來港易』,還要隔離7日,我會錯過很多課堂,現時可以立即投入校園生活。」

許先生刻意調整行程迎合「來港易」生效,「本來已有準備接受檢疫,但透過互聯網工作,效率始終不及親身回到辦公室與同事直接溝通,故一直等『來港易』正式實施才啟程來港,方便好多。」

不過,不少「來港易」抵港者指出,昨日凌晨登記時用了逾1小時才成功登入預約系統。特區政府發言人昨日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承認,「來港易」網上預約系統昨日凌晨開始投入運作後首小時曾出現網絡不穩,以致部分用戶未能正常連接系統,但經修正後已回復正常運作,首小時成功處理近1,000個預約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