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邵昕)每年開學前,家長與學生都需要花費數千元購買新學期教科書,書價昂貴為基層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消委會調查發現,疫情下授課方式雖趨向電子化,但2021/22年度中小學書價不減反升,小學和中學的書單平均書費分別為3,083元及2,887元,較上學年增加5.3%及3.6%,遠高於期間0.4%的通脹率。
書商今年提供折扣大減
消委會以抽樣調查方式,查詢及獲得57間小學和50間中學提供的書單資料,其中升幅最小的教科書是小一,按年升4.9%,升幅最高的小五教科書,勁升5.5%。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譚鳳儀指,學生選修科目組合、書冊和補充練習數量的多寡等都是影響買書費用的重要因素,「例如中文、英文、數學及常識科,平均使用的課本達九本至十本,其中補充練習平均五六本,佔科目書冊的比例很高。新學年四個科目的補充資料加價3.4%至6%,相信是此次錄得顯著升幅的原因之一。」
此外,今年書商提供的折扣明顯減少,獲得書商八六折至八九折優惠的小學按年減少6%,獲得八九折至九折的中學亦減少4%。消委會建議,學校可循環再使用課本和圖書,包括由學校購買輔助教材和故事書供學生借用,以及舉辦舊書捐贈或寄賣活動,讓學生可低價購買和使用課本。受近年網上授課和電子教材影響,大部分中小學表示,長遠而言教材趨向電子化,消委會將密切留意該趨勢對學生購書費用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