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美娟 工聯會副會長 立法會議員
本星期日將會進行選舉委員會選舉。完善選舉制度之後,有三場重要選舉,選委會選舉是第一場,接下來還有立法會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其中以選委會選舉最為重要,也是充分展現落實「愛國者治港」的第一步。
工聯會非常重視今次選舉,已推薦了50名會員循勞工界出選。我們提出八大主張,包括維護勞工權益、捍衛勞動尊嚴;選出高效議會,督促政府擔當有為;堅持「愛國者治港」原則等。工聯會希望多年來為勞工、基層服務的努力,能夠得到其他團體的認同和支持。
今次選委會選舉,與以往很不相同。首先,是第一次與其他愛國者一起參與,是一次團結愛國力量的展示,大家都以為香港、為民生、做實事為依歸,全面去政治化,凝聚共識。選委會參選人無須再把精力消耗在無謂的政治爭拗之上。另外,今次選委會選舉由1,200席增加至1,500席,新增的委員主要來自地區組織代表,包括港九分區委員會及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同鄉社團代表等等。新增界別,正正體現了中央重視基層市民的聲音。這些選委當中,有不少已服務社區多年,他們更理解市民需要,而且都是有心、具能力的愛國者,必定能透過選委這角色,為香港作出更佳的貢獻。
改組後的選委會,還有一項重要的變革,就是新增了27席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越來越多港人到內地發展,根據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居住在內地31個省份,並接受普查登記的港人超過37萬人,比十年前多了近14萬人。因為看好祖國發展而到內地升學的學生人數也有不少。截至2019年底,在內地高校本科和研究院就讀的港生約16,000人,今年報名到內地升學的總人數為14,707人,當中香港中學文憑試考生報讀內地高校的人數達4,783人,創10年新高。過去,本地制定政策時,往往只從特區角度出發,欠缺國家視野,狹隘而不夠宏觀。新增了內地港人團體代表,更能帶出幾十萬在內地工作、讀書的港人意見,讓香港和內地與時共進,再不落後於國家發展的步伐。
除了增加席位,以及改變組成成分,新的選委會還有職能上的改變,那就是除了提名行政長官候選人,還要提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日後立法會選舉所有候選人,均須取得選委會每個界別2至4名委員提名;而行政長官候選人則須取得不少於188名選委提名,提名必須來自選委會5個界別中每個界別的15個提名。選委會乃是被委以重任,確保進入管治架構的均為愛國者。
選委會的新組成、新職能,必能為香港政壇帶來一番新的氣象,日後不用再被政治爭拗牽絆,大家可以集中力量,一同為香港謀發展、為市民謀幸福,讓香港邁進高效施政的新階段,擺脫「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困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