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建聯昨日舉辦「新界北─香港新中心」圓桌會議,劉國勳(右二)建議政府盡快興建接駁洪水橋至前海的跨境鐵路,並延長口岸開放時間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民記倡施政報告出招 劉國勳冀速建跨境鐵路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早前建議在新界北建立「香港新中心」,民建聯昨日就此建議舉辦圓桌會議,劉國勳在會上批評特區政府發展新界北的效率低,期望下月公布的施政報告能提出具體方案,務求10年內完成新界北發展,建設好「港深合作經濟帶」,以趕上前海及「十四五」規劃的發展步伐。他個人則建議政府盡快興建接駁洪水橋至前海的跨境鐵路,並延長口岸開放時間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明其道

劉國勳昨日表示,新界北現時有約2,300公頃面積,建議政府透過釋放濕地及綠化帶,提高地積比至8倍至10倍,將發展規模增至8,100公頃,可額外容納100萬人及提供至少65萬個就業崗位。

他強調,發展新界北最重要是基建建設,包括道路和鐵路網。因此,他建議興建洪水橋至前海的跨境鐵路;將香港的鐵路網全力對接深圳,包括在北環線加一條支線對接到皇崗口岸、在蓮塘建一條南北的鐵路:「跨境鐵路可以與深圳政府傾,未必一定由香港負責,如果深圳那邊起得快,可以由深圳去起(負責)。」

劉國勳並建議,於文錦渡、羅湖及沙頭角口岸實施「一地兩檢」,釋放港方管制站土地,以及將羅湖、福田口岸的開放時間延長至凌晨2時,便利深港居民往來、促進資金流動。

洪為民:前海發展利港人就業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指出,前海發展有助解決新界西北就業問題,相信港人能在前海找到合適工作,「天水圍去前海,有鐵路快過去中環好多,前海一樣有滙豐、恒生、東亞。」

他續說,新界北的「口岸經濟產業」不應只聚焦創科,也可發展再工業化的產業,例如在精密機器製造、食品和化妝品等:「香港在傳統四大支柱上,亦需要跳出框框,要有創新思維應對挑戰。」

張玉閣倡引進內地科研機構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亦認為,建設新界北有助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包括房屋及產業結構失衡等問題,他建議特區政府打造香港「北科創、南金融」的發展格局,引進內地的科研機構和高科技企業。

他又指出,特區政府應充分利用香港本地企業、在港中資企業及內地相關企業,在確保工程標準和施工質素的前提下,加快興建樓宇的效率。

林家輝冀簡化新市規劃程序

香港測量師學會規劃及發展組主席林家輝則表示,特區政府規劃新市鎮的速度緩慢,建議簡化程序,減少掣肘,例如設置區域辦公室,專責處理新界北發展,以及簡化土地分類,將工業等用途歸入商業分類。

此外,香港濕地保育協會主席文志森表示,后海灣是大灣區內碩果僅存的濕地,但部分濕地緩衝區缺乏妥善管理。他建議「透過發展去保育」,放寬緩衝區的地積比率,同時要求在區內建屋的發展商投放資源保育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