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廣東省政府昨日發文指出,要加速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探索推進金融領域互聯互通的產品與服務方式的創新,推動「跨境理財通」試點盡快落地;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粵港澳共建「徵信鏈」,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徵信合作。

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徵信合作

《廣東省深入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行動方案》指出,要全面推動優質企業與項目上市融資,目標到2025年,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提升,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超過1,500家,其中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達到500家;跨境資金流動規模達到2萬億美元。方案指出,要達到上述目標,要規範發展地方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穩妥開展各類人民幣資產跨境轉讓業務,盤活存量地方金融資源。要高水平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創新交易品種,對接國際交易規則體系,吸引國際投資者參與,為各類投資者提供全面的風險對沖工具,打造風險管理中心。

推進外資金融機構落地落戶

同時,鼓勵銀行、證券、保險骨幹金融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引入戰略投資者、併購重組等方式發展壯大,提升行業影響力;開展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等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試點。支持港澳投資者參與投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企業。

推進外資金融機構落地落戶,在粵港澳大灣區探索試點港澳機構與大型銀行合資設立理財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參股境外資產管理機構等設立的理財公司。支持外資機構設立或控股證券、基金、期貨、保險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落地。

爭取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此外,還要爭取設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創新政府科技經費支持方式,綜合運用風投創投、風險補償、融資擔保、貸款貼息、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構建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有效結合的多元化、多層次投融資體系。

探索建設期現聯動的國際化碳市場。基於廣東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基礎,研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港澳投資者參與廣東碳市場交易,建立碳排放權跨境交易機制。進一步深化廣東碳市場建設,完善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等碳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