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
特區政府正進行新施政報告諮詢,香港社會各界對這份施政報告的期望很高,都期望特首林鄭月娥能在這份施政報告中向港人清楚說明未來5年、10年香港的規劃。
為什麼市民有如此高的期望?理由之一是香港在國安法生效及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後,香港有重新出發的呼聲,香港人都期望林鄭月娥能在這份施政報告中告訴香港人,香港將如何重新出發?
除了重新出發的期望之外,香港人也期望多一些了解香港如何融入大灣區發展的具體規劃,特別是國家剛宣布「前海改革開放方案」,將擴大前海合作區面積7倍,由近15平方公里擴大到120多平方公里,新界北部的土地是否會重新規劃?
還有,中央在不久之前,就派了一組官員到香港向各界人士解釋國家「十四五」規劃,過去許多年,香港特區政府官員、香港傳媒人士及普通市民對國家的五年規劃往往一知半解,也較少融合性的行動。現在,香港融入大灣區的大方向已定,香港更需要深入了解中央的「十四五」規劃,香港特區政府也必須為「十四五」規劃制定配合性的政策。
上述三個理由,在在顯示出今年10月特首施政報告的重要性,這份施政報告應該是未來5年甚至更長遠的將來香港的總體規劃。
香港人關心的課題,包括香港經濟發展方向何去何從?香港土地的應用、開發、房屋、居住問題,香港人也關注特區政府將如何重新教育下一代年輕人,不讓這些年輕人被別有用心的人教成反中亂港的一代,這是香港撥亂反正、重新開始的重要一刻,多年前違法「佔中」期間,我已撰文指出香港的教育出了問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學校,傳播仇視中共及特區政府的思想。因此,10月的施政報告有必要告訴香港人,特區政府將如何重新整頓整個教育界,重新教導香港的年輕人,引導他們走向正路。今日,儘管教協已宣布解散,但是,反中亂港的力量依然盤踞於教育界。
除了思想教育,香港要發展創新科技。香港要融入大灣區,科技教育及普通話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也因此,整個中小學教育內容也必須大改革,普通話一定要列為所有學校的必修課,而不是任由學校校長去決定教或不教,學習普通話不單單有經濟上的實用價值,也可以增加港人與內地人員交往,只有增加交往,才能增加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