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委員會選舉本月19日舉行,屬選委會第一界別的地產及建造界界別分組共有17席,當中有一名當然委員,其餘16名來自香港地產建設商會、香港建造商會、香港機電工程商協會的業界代表自動當選。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簡基富(Kerr Keith Graham)、主席梁志堅日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完善選舉制度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發展前景的關心,相信選委會成員都會抱着「令香港變得更好」的目標,選出最合適的愛國者來治理香港。他們同時指出,解決房屋供應問題除尋找大面積土地外,市區重建亦是一種方式,呼籲特區政府靈活運用現有土地資源,優化土地開發程序,令問題得以早日解決。\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簡基富來自英國,1975年來港生活。他表示,香港為他的發展提供了平台,他也希望香港可以變成一座更加美好的城市。「香港已經成為了我的家,我和其他生活在這城市的人一樣,希望這座城市更加繁榮、宜居,同時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來這裏生活,希望它可以變得更好。」他認為,新選舉制度下的選委會,更具專業性及代表性,相信大家都會抱着「令香港更加美好」的目標,在未來的特首及立法會選舉中發揮自身作用。

選舉舊制存在漏洞

梁志堅強調,過去的選舉制度存在漏洞,有反中亂港分子趁機進入政治架構,嚴重阻礙香港發展。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發展前景的關心,選出可以保證「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愛國者,便是對中央最好的回應。

地產及建造界界別分組位於第一界別,共有17個席位,委員分別由來自香港地產建設商會、香港建造商會、香港機電工程商協會的成員擔任。簡基富指出,香港幾乎所有的建築物的興建都離不開這三個機構會員的合作,相信在選委會中大家也會相互配合,在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提出更具有針對性的意見,為業界發展創造更多可能。

靈活運用土地資源

住房問題是香港社會矛盾的重中之重,除「明日大嶼」等長遠規劃外,簡基富建議特區政府靈活運用現有土地資源,使市民能夠在短期內看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曙光。他說,「如果想在短期內增加房屋土地供應,市區重建是不可忽視的。市區交通發達、配套設施完善,是市民選擇住宅的首選。市區目前有大量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廈年久失修,將它們進行翻新或重建,可以為增加住宅單位供應提供更多可能。」

梁志堅則希望特區政府對於現有的一些條例規定進行鬆綁,通過加快土地開發審批程序等措施,從而提升住房單位供應效率。他表示,目前開發商在市區重建時會面臨許多限制,如果特區政府可以簡化土地規劃審批程序,解除市區開發中如樓層上限等限制,相信對於解決房屋問題會有不少幫助。

建議利用組裝建築法 紓緩人手不足

香港機電工程商協會會長曾慶祥日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希望特區政府引進新建築方法,或通過與內地的合作,以緩解本地人才流失的情況。同時建議特區政府在偏遠地方開發住宅時統籌規劃,完善交通等配套設施,吸引更多市民入住。

圖:引進「組裝合成」等新建築方法,有助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

倡與內地設計院建造商合作

曾慶祥表示,過去在立法會的財務委員會上,有反中亂港分子不斷「拉布」阻礙會議正常進行,導致建造所需的撥款速度相當緩慢,影響了業界的發展。現時議會運作已逐漸恢復正常,申請審批速度也明顯加快,而特區政府亦給予業界很多幫助,包括推出多項基建工程、提供補貼、彈性處理工期延誤等。但業內人才流失的情況非常嚴重,他建議特區政府從兩方面入手,在技術層面上引進如「組裝合成」等新的建築方法,以減少對相關人手的需求,同時通過與內地設計院、建造商等機構合作,填補本地建造業所需人口。

房屋供應問題是香港市民最關心的社會議題之一,未來10年,特區政府計劃提供逾30萬個公屋單位以紓緩此社會矛盾。曾慶祥表示,這些單位大多位於古洞、粉嶺等新發展區,對大部分仍需在市區上班的市民而言,吸引力可能相對較低。他建議特區政府在開發過程中與交通等其他部門保持溝通,統籌規劃,當單位竣工時通過完善的配套設施吸引市民,以提升他們的入住意願。

針對現時興建單位審批需時較長的問題,他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優化流程,簡化審批手續,從而提升建造效率,令單位早日竣工;同時呼籲政府能讓業界資深人士參與一些重大項目的決策,與業界有更多溝通,為市民的生活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基建或住房單位。

冀為同業北上發展爭取更多便利

國家近年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建設,多名地產及建造界人士認為,大灣區為香港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呼籲特區政府積極與內地有關部門溝通,為有志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專業人士提供便利。

圖:港珠澳大橋等重要基建工程,香港建造界亦有積極參與。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尋機遇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簡基富表示,地產及建造界早已捷足先登,過去已在內地多座一、二線城市興建商場、寫字樓等,相信大灣區的發展將為業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他希望特區政府能夠積極與內地有關部門溝通,令兩地在建造方面實現「審批制度統一化」,同時幫助在大灣區工作的香港居民解決子女教育、稅務安排問題等,相信更多配套措施的推出,將吸引更多專業人士與他們的家人前往大灣區尋求發展機會。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主席梁志堅對此十分認同,他相信隨着兩地交流日益密切,大灣區除了令業界有更廣闊發展空間,也會促進經濟、文化等不同方面的交流,加深兩地民眾的相互了解。

香港機電工程商協會會長曾慶祥表示,他所在的公司過去曾參與高鐵西九龍站、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跑道等多個重要基建的建設,這些項目令他見證了香港的發展,亦逐漸意識到交流的重要性。「通過參與這些項目,我漸漸意識到我們不能只站在香港這一個點上,應該把眼光放長遠,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尋求更多機遇」。

曾慶祥希望特區政府積極為本地工程師爭取參與大灣區重大項目建設的機會,相信這不僅能夠吸引更多建造界人士前往大灣區發展,對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加市民的國民身份認同也會大有幫助。

責任編輯: 李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