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柴進)「粵港澳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協議」簽約儀式昨日(8日)在廣東、香港、澳門三地通過視頻會議舉行,逾150家會計事務所及廣東省註冊會計師協會、香港上市審核師協會、澳門會計專業聯會簽署了行業發展戰略協議,本港會計業服務的市場範圍隨即擴大了數倍,最是受惠。廣東省政府常務副省長林克慶表示,協議的簽訂為三地會計師行業交流合作提供新的平台,希望三地會計師行業充分利用、發揮優勢、創新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協同效應,把港澳國際聯繫廣泛、專業服務發達等優勢同廣東市場廣闊、專業體系完整等優勢結合起來,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的專業服務。
隨着內地與香港金融交流愈趨頻繁,為便利香港會計業的工作,國家過去一直推出政策支持,例如財政部與香港財匯局早已就上市公司審計工作底稿事宜簽訂合作備忘錄。

為了讓兩地進一步融合、實現跨境合作,以及使會計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代表廣東83家、香港52家、澳門15家事務所簽署「粵港澳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協議」,承諾將加強信息共享、推進合作便利,合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同時推動行業發展和促進三地會計服務市場一體化。
出席簽約儀式的嘉賓包括廣東省政府常務副省長林克慶、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姚堅,以及國家財政部、廣東省政府、港澳特區政府、三地會計行業等有關人士。另有近萬名會計專業人士觀看了網絡直播。
陳茂波:會計業扮演橋樑角色
陳茂波指出,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下,會計業扮演關鍵橋樑角色,支撐大灣區在金融、科技、物流等不同領域高質量發展。大灣區的建設,亦會帶動市場對會計專業服務需求,為會計行業開拓廣闊的發展空間,朝高端高增值的方向發展。在他看來,香港的會計從業人員在提升自身競爭力及業務發展潛力的同時,更需以大灣區作為其發展的第一要塞,認為香港會計界定必要把握好這個機遇,發揮獨特優勢,助力國家發展。
李偉農表示,通過鞏固大灣區專業服務聯盟、凝聚三地專業合作共識,對於助力國家全面發展、落實國家發展戰略、擴展區域發展空間,協助國內外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具十分積極意義。
譚鐵牛:用好戰略協議新機制
是次「戰略協議」的簽署,亦是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和創新舉措。
譚鐵牛認為,這是大灣區會計行業搭建合作平台、創新協作機制、共謀創新發展的積極探索。他並提出三點希望,一是用好「戰略協議」新平台新機制;二是聚焦國家所需、發揮專業所長,促進三地會計行業合作共贏;三是抓住發展機遇、用好國家政策,更好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大灣區機遇多 年輕會計師喜訊
是次戰略協議的簽訂,可謂是港年輕會計師的一大喜訊!香港上市公司審核師協會會長陳錦榮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將為粵港澳三地及大灣區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對香港會計界尤其是年輕會計師而言有着深遠影響,包括將其服務的市場「擴大數倍」。三地會計界透過加強合作,有助達至優勢互補,取得巨大的協同效應。
「十四五」規劃強調促進國際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陳錦榮說,不少企業已透過不同管道加強在大灣區的發展,各個產業亦希望抓緊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身為香港專業會計界一員,協會各成員一直致力幫助內地企業吸引外資、邁向國際,同時協助跨國企業在內地投資,成為外資開拓內地市場的橋樑。
粵港澳三地會計師行業發展戰略協議簽署後,協會期望能夠構建全新的會計發展生態,進一步協助香港企業在大灣區發展,發揮作為「潤滑劑」的角色。
「十四五」規劃將加強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陳錦榮說,期望會計界能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上出一分力,包括如何促進人民幣在資本市場的流通,以及為人民幣投資者提供專業意見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