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菁
朱立夫
楊詩傑
黃守正
羅正杰
方淑君
陳淑玲

紡織及製衣界選委:業界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支持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新科技亦是引領香港紡織和製衣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選舉委員會紡織及製衣界界別分組的多名候選人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紡織和製衣業的持續發展,無論是加強科研力度、培養科研人才,還是向外推廣香港品牌、參與國家「內循環」等都離不開特區政府的幫助,他們相信落實「愛國者治港」後,特區政府可更集中精力去支持業界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子京、鄭治祖

陳愛菁:新選制扭轉不良議事風氣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愛菁表示,本屆選委責任重大,須有清晰的理念,為香港選出真正愛國愛港、有能力的管治團隊。她說,回歸24年來,反對派議員逢中必反,更與特區政府對着幹,令很多政策長期積壓。她相信新選舉制度能夠幫助扭轉以往不良的議事風氣,令愛國愛港議員能夠更好地議政論事,與政府理性探討各項政策,以及讓政府集中精力搞好經濟。

陳愛菁表示,在黑暴和疫情下,很多企業已經元氣大傷,很多基層市民無工開,大家都盼望政府能夠推出政策支援。

她說,今屆選委會共有1,500位選委,大家都要通過資格審查,未來亦能在提名其他候選人時起把關作用。選出來的行政長官,相信將會嚴格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在國安法對香港的保駕護航下,確保政治穩定、社會安全、經濟繁榮;也希望立法會議員同樣愛國愛港,能夠在議會內理性討論,減少不必要的爭拗,令特區政府能夠盡快落實有利經濟民生的政策。

「我希望未來特區行政長官能夠履職盡責,落實好『愛國者治港』,同時盡快解決包括貧富懸殊、房屋、醫療等長期積累的問題,多為市民做實事;我亦期待未來的立法會議員能夠對地區及基層問題有深入了解,將市民的聲音帶給政府,讓特區政府各項施政更加貼地,同時跟隨國家發展的大方向,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青年到大灣區發展。」陳愛菁說。

倡調整稅率 減中產負擔

她並建議調整稅率,減輕中產市民負擔。她舉例,如果以一個中產家庭來計,夫婦兩人每月入息大約10萬元,收入看上去很高,但是扣除供樓或租樓、生活開支、孩子供書教學等,到了年底夾錢繳稅,實際稅務壓力卻很大。

朱立夫:共促科研成果商品化

創新科技是引領香港紡織和製衣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香港紡織商會會長朱立夫表示,香港紡織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創科方面,單靠企業自身力量並不足夠,建議紡織業界、特區政府、研發機構、學術機構等,未來加強跨界別合作,共同促進紡織業科研成果商品化,提升業界競爭力。

朱立夫表示,在「十四五」規劃下,香港紡織業未來需要大量培養科研人才,但現時業界、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香港理工大學等在有關議題上缺乏充足的聯繫和具體的落實。

在促進紡織業科研成果商品化上,他舉例指,紡織業在控制疫情上有功勞,全球有近七成的口罩是在中國生產,但除了人要戴口罩,在室內亦開始考慮要為冷氣機「戴口罩」。目前已經有人用特殊過濾布幫助冷氣機過濾病毒,「如果業界和研發機構能夠加快合作的話,有關產品早已推出市面,幫助香港控制疫情。」

紡織業要邁向「工業4.0」,朱立夫指,這同樣需要特區政府大力支持5G、大數據技術,因為企業是透過物聯網將整個產品周期串聯起來,從下單、採購,到排單、生產,以至出貨、付運等,過程中需要快速的網絡及大數據分析,倘無政府的支持,業界很難自己做得到。

灣區助業界培訓設計技術人才

香港紡織及成衣企業屬勞工密集型,朱立夫認為大灣區對紡織業培訓設計和技術人才會有幫助,「現時大部分香港青年都不願離港發展,我認為港企可以在大灣區與內地中專掛鈎,藉此培養大量的製造業管理人才,而由當地培養的人才最好與東盟有關,他們在大灣區接受訓練後,對港企將來到東盟設廠亦很有利。」

楊詩傑:打造亞洲時尚之都

將科技理念融入時裝設計,仍須有市場吸納才算成功。香港紡織商會副會長楊詩傑表示,特區政府可以為業界打造更好的推廣平台,幫助業界向內地乃至世界推廣香港品牌,讓業界發展更具活力,打造亞洲時尚之都。他亦期望特區政府盡快與內地商討放寬通關的措施,讓港商能夠盡快到大灣區其他城市處理業務。

楊詩傑表示,擔任選委後希望能夠多為業界發聲,推動特區政府為業界發揚香港品牌。他說,對製衣業界而言,香港品牌並不是靠賣廣告得來,香港品牌應該是良好的企業和商品信譽,「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會很好地推廣自己的香港品牌,試問又有誰會幫我們做?」

冀政府助業界融入「內循環」

「在國家『內循環』中,內銷對香港品牌發展同樣重要,因此特區政府應該第一個走出來,去幫助業界推廣香港品牌、香港設計、香港工藝等,令香港品牌更容易在『內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他又指,業界已經研發很多創新物料和紡織技術,「政府是否可以帶頭應用這些新物料,同時盡量向外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助業界發展更具活力呢?」

楊詩傑指出,香港製衣業很多都是中小企,特區政府如何幫助他們走出第一步,例如通過資助、海外推廣處去幫助業界的品牌發展,相信這是特區政府未來應該做的事情,特別是在「愛國者治港」後,社會分化減少,政府應該更專注於改善民生和支持業界發展。

他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盡快與內地放寬通關安排。近兩年業界面對的最大困難是無法到內地進行企業管理、推廣、接單、生產等業務。他也指,香港疫情基本上達至「清零」,還需要哪些措施去配合放寬通關,特區政府要盡快拿出來與大家討論,若要發展追蹤、健康碼等技術,政府亦應該不怕困難盡快去做,否則對業界和社會民生都有很大影響。

黃守正:擔當業界與政府溝通橋樑

香港紡織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黃守正表示,參選政綱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堅定愛國愛港理念,擁護 「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支持香港國安法和中央主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為香港市民選出既愛國亦有管治能力的人才,提升香港管治效能,讓更多有利於香港發展、國家整體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得以順利推行。

他說:「在業界領域,我們積極服務業界,擔當業界與政府溝通的橋樑角色,進一步拓展網路、尋找商機,推動紡織製衣業提高整體競爭力。我們要主動推動和帶領業界同仁了解國家發展政策,推動特區政府制訂短、中、長期行業發展規劃,特別要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此外,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發揮紡織界在海外及東南亞建設生產基地的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內地企業擴大合作,共同開拓海外市場,更好發揮兩地優勢。

創新發展方面,要推動業界研發、運用、推廣創新技術在創科研究、人工智慧上與理大、科大加強合作,帶動香港紡織業再上一層樓。

羅正杰盼「官產學研」有效配合

香港紡織業聯會副會長羅正杰表示,紡織業、製衣業在香港有很長歷史,然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香港紡衣製造業外移,本地產品出口及就業人數大幅下降,擴展趨勢雖然慢下來了,但香港在全球的紡衣供應鏈中仍舊佔重要地位,由製造中心轉型為供應鏈管理中心,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

他表示,在業界共同努力下,一直向特區政府爭取支援政策。但由於沒有制訂行業的發展大方向和政策,始終未能趕上角色的變化趨勢。

對此,他認為絕不能再墨守成規,需要特區政府強而有力的帶領,進一步提升競爭力以應對各方挑戰。要發揮「官、產、學、研」的有效配合作用,支持紡衣企業要向供應鏈的兩端延伸。同時,配合國家五年規劃的設計,我們也應該制訂行業的五年計劃,與國家整體規劃對接,才能更好地把握發展潮流。

方淑君:候選人具行業代表性

香港貿易發展局成衣業諮詢委員會主席方淑君表示,香港經歷多年風雨,近年又受疫情影響,中央作出完善選舉制度的決定,有助香港社會環境恢復穩定,亦令業界對香港前景充滿信心。在這個重要的社會發展時間點上,作為香港市民、作為業界代表,參與選舉,是希望為業界尋求機遇,共建更好的香港。

她又指,完善選舉制度可以讓不同界別有更廣泛的參與,表達業界聲音。今次紡織及製衣界界別參選代表,都是在行業內有豐富經驗的同仁,涵蓋大中小企業及紡織業的各個領域,極具行業代表性,可以充分反映業界聲音。

她期望日後行政長官、立法會議員等從政者,能堅決維護「一國兩制」實踐,維持香港繁榮穩定,同時也要聆聽民意,做實事,解決現時香港面對的深層次問題和挑戰。

陳淑玲倡結合數碼營銷培訓青年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服裝學系顧問委員會主席陳淑玲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業界對新血需求龐大,近年國家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學生及業界人士應積極把握機遇,抓緊由14億人口市場帶來的龐大機會。

她指,內地近年致力推動「智慧紡織」概念,香港近年亦已開始推動相關轉型,對青年的培訓不能再是縫紉或單純的設計,而是要結合數碼營銷等全方面發展,希望特區政府日後也可以繼續大力推動相關發展。

她期望特區政府日後能夠資助業內廠家,為紡織及服裝學系的學生提供往內地實習的機會,讓他們在畢業前已了解內地市場運作,擴闊視野,進一步助年輕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該界別17位候選人

方淑君、司徒志仁、朱立夫、邱允恭、呂聮鳴、陳淑玲、陳愛菁、許彼得、梁嘉彥、黃守正、楊詩傑、楊燕芝、鄭文德、劉培傑、蕭勁樺、顏金煒、羅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