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踏入9月,新學年正式開始,位於長沙灣的崇正中學今日(6日)舉行開學典禮,校方特別邀請制服團體「社區應急輔助隊」到場為學校舉行升國旗儀式。崇正中學課程總監張紫玲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事實上,外國不少傳統的學校都十分重視國民教育工作,校方希望透過升國旗的儀式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並團結學校的教職員。

由今個學年開始,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將取代中四的通識教育,張紫玲表示,作為國際學校,學方以国际中学教育普通证书(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Hong Kong Advanced Level Examination)並行學習,以學術學科為主要,因此以前亦未有開辦通識科,學方十分重視公民科的推出,並十分支持有關的內容,教職員於暑假已完成對公民科課程準備,學校現時安排一星期最少一天的班主任早會向學生講說公民教育的信息。
公民科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國家,被問及結合原有的通識內容可能令學課不失樂趣。她表示,不少學生都反映過去通識科過於廣泛,令人摸不着頭腦,只要公民教育有清晰的宗旨及目的,無論有否借用「通識」作媒界都能製造出效果,另一方面,若教師對公民教育及通識兩者能融會貫通,教育將否達至預計效果將取決於視乎教師的能力。
她表示,受疫情影響,7至10年級現時只能有半天上課,亦影響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思想及觀念不能單靠儀式及書本建立,必需透過演出、手作坊、工作坊等多方面互動培養,令學生有更多機會親身體驗學習,建立認同感,期望疫情以後安排更多公民教育課外活動,包括推廣港澳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中式步操等活動讓學生參與。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