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高速看完40多集的《覺醒年代》,此劇是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獻禮劇。全劇製作認真,由劇本、選角,到場景、道具都在水準之上,難怪能在新世紀出生的中國小孩中間火紅。按宣傳材料說是以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和毛澤東為主角,時代背景則是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數年之間的歲月。若以戲份論,當以「南陳北李」為主。陳獨秀於1919年在《新青年》雜誌提出「德先生」(德莫克拉西)和「賽先生」(賽因斯),是將「Democracy」和「Science」這兩個概念的音譯賦予人格化的形象,影響深遠。後來「民主」和「科學」兩個意譯取代了音譯。今時大部分中國人對「兩位先生」認知,可以簡略概括為:「民主」包括了「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學」則指近代的「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

由最初以音譯認識德賽二先生,到改為意譯談民主、談科學,有沒有缺失呢?筆者是搞中英雙語翻譯的。由觀看《覺醒年代》,想起了「德莫克拉西」,再想起差不多十年前一位年輕朋友的一問:「你同意中國儒家思想,阻礙了中國社會發展民主政治嗎?」

筆者很喜歡與年輕朋友交流意見,不過遇上類似「封閉式問題」(Close-ended Question),常會用「反客為主」的辦法應對。當時先問:「你知道以最粗略計,中國有幾多種儒家思想?」再問:「你知道現今世上有幾多種民主政治?」沒有給「同意」或「不同意」的機械式答案,讓這年輕人感到很驚訝,說道:「原來還有這許多分別?不知道呀!」

如果筆者沒有記錯,是日本人率先意譯為「民主」。若拆開詞頭和詞尾,從字源入手去理解,則「demo-」是「眾人」,「-cracy」是「管治」。個人淺見認為德先生其實是「眾治」,如此翻譯,才可以跟「獨裁」(Autocracy,或譯專制、專政)和「賢治」(Meritocracy,或譯精英政治)對應得上。

一個政體要「全民直接當家」、「眾人一起管治」,必須是「小國寡民」。好像古希臘雅典城邦幅員狹小,有什麼大事可以召集全體公民(女人沒有公民權)到議會公決。中國廣土眾民,要實行「眾治」什麼的絕對是個笑話!筆者告訴小朋友最起碼要分「直接民主」(又叫全民民主,Pure Democracy)和「間接民主」(又叫代議民主,Representative Democracy)。歐美諸國以瑞士最接近「直接民主」,事無大小都可以拿去「全民投票」決定。其他國家都只能行「代議民主」。「代議民主」倒是偏近「賢治」多於「眾治」!只聽說過「Democracy」和「民主」兩個名詞,如何可以理解「中國儒家思想」與「歐美民主政治」的關係?

儒家思想最粗略也要分先秦儒家、漢儒和宋儒三大派,還未談到孔、孟、程、朱等大儒的政治思想呢!反問實是引領對方多思考,我還在等他再來「請教」呢!一等多年,頗有望穿秋水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