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步冉在工作室作畫。
●林步冉在江西師範大學校園內讀《紅樓夢》。

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在加拿大人林步冉心中,天下美人盡在《紅樓夢》,書中的中國古典美人林黛玉是他認為最美的女子。37歲的林步冉和《紅樓夢》的淵源始於2006年,當時在新加坡做交換生的他看了《紅樓夢》話劇後,大為震撼。隨後,他開始系統學習中文,為的就是能閱讀《紅樓夢》原著。

林步冉原名叫Brandon,一位中國朋友為他取諧音「步冉」,意為「步步升高,冉冉升起」。2015年,因癡迷中國古典文化,林步冉決定來江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念博士。「從前我不了解中國,印象裏多是西方媒體的『負面報道』。因為《紅樓夢》,我想近距離地了解中國。」林步冉到南昌後不久,就參觀了清代書畫大師八大山人紀念館,深受觸動的他回去就試作了第一幅毛筆畫。「從此我喜愛上了毛筆的繪畫方式,長短粗細的線條都能用一根毛筆實現,太神奇了!」

他常年只用一支毛筆、一種墨水,寫豎排的繁體字。漸漸地,他摸索出了獨特的繪畫風格:中英文詩詞與人物水墨畫結合。

將紅樓詩曲譯作英文

在讀博士期間,他把《紅樓夢》大部分的詩、歌曲、燈謎、判詞、對話等翻譯為英文,書畫作品達2,500多幅,為《紅樓夢》寫的隨筆超過一百萬字。整本書中,林步冉最有感觸的詩詞,是書中甄士隱所寫的《好了歌注》,哀嘆「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再看人世間「你方唱罷我登場」。在中國的經歷改變了林步冉對中國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有其獨特之處,不論是語言、文字、服飾還是建築,都吸引我再走近一步。」

記者跟隨他來到工作室——一個位於屋頂、9平方米的小隔間。一張繪畫用的大書桌、一張地鋪、一個空調,是房內主要的家居設備,1米86的他睡在1米5長的涼蓆上,用着一台黑莓手機;他不喜歡現代交通工具,每天走路將近2小時,出遠門選擇坐綠皮火車。

今年,是林步冉來南昌的第6年。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他和弟弟都選擇在南昌定居,因為「中國真的是很好的地方」。3月以來,林步冉的繪畫作品開始參展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地的藝術節,他的作品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有人會問我畫中詩文的含義和出處,我便會向他們解釋。」他說。

「中國厚重的文化底蘊賦予了我很多靈感,外界想了解真實立體的中國,不僅可以在《紅樓夢》這樣的古典著作中尋找,更需要實地到中國來看看。」林步冉說,他希望以後能留在中國,繼續研究《紅樓夢》,一直畫下去,讓更多外國人領略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文、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