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
香港人近年流行網購,疫情時人人在家工作,令網購更受歡迎。最近香港互聯網註冊管理有限公司(簡稱HKIRC)就進行了一項調查,成功訪問近600多位香港個人消費者與400多家本地商號。結果顯示,原來在2020年,有多達91%受訪者曾經網購;其中,11%屬於初次網購,47%受疫情影響增加網購次數,而87%受訪者預算,在疫情結束後仍將繼續網購。與前年比較,每日都會網購者,由19%增加至28%,可見網購商機的確吸引。
零售商當然不會坐失良機,46%受訪者已經開展電子商貿(簡稱電商)業務,78%以服務本港顧客為主,九成更表示會在疫情結束後,仍然繼續電商業務。至於未開展電商業務者,主因是想專注於面對面服務顧客,部分則認為業務不適用電商模式或欠缺資源。然而,大部分未開展電商業務者都同意,電商是未來維持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商機存在,但如何掌握?開一間網店,坊間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加盟大型電商平台,可以自己開網售貨,甚至在社交媒體銷售;近年香港也參考內地經驗,開始網紅帶貨,到底應該如何取捨?
調查結果顯示,香港消費者選擇網店時,最注重商品或服務質素(86%),其次是網絡安全及個人私隱控制(73%),然後是網店商譽(55%);至於網購渠道,就以電商平台為主(94%),零售商網站次之(62%),社交媒體網店亦受歡迎(57%)。因此,做電商最好能漁翁撒網,採取多渠道模式,但大前提是要注重建立消費者的信心。
如何能建立消費者信心呢?HKIRC發現,香港消費者傾向光顧本港的網店。在決定是否繼續瀏覽店內貨品時,會考慮有網站(採用HTTPS:78%)和保障賬戶安全(73%)的網店,支付方式(57%)和有可信賴域名後綴(53%),也是吸客之道。而域名後綴方面,則以表明是本港商號身份的較受信賴,依次為.com.hk(59%)、.hk(25%),然後才是環球性的.com(15%),至於.store和.shop,信賴程度就只有1%。
因此,HKIRC總結了6條本港網店的吸客好橋,除了使用多元銷售渠道、使用能表明屬於本地公司的數碼身份外,也宜採用HTTPS建立網站,並選用一個最佳的域名;而在與顧客聯繫時,有專用的企業域名電郵地址,而非一般免費電郵,亦能增強消費者信心。此外,網店亦應注重數據保護措施,防止數據洩露。如果你想經營網店,以上好橋,值得參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