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人陳白沙是詩人,也是思想家。作者供圖

黃仲鳴

童時在台山鄉間,我們一班年紀差不多的小小子,常跟一位大哥哥玩。那位大哥哥學問不錯,三國水滸西遊常掛在他口中,我們都聽到眉飛色舞。大哥哥還指派我們扮演小說中的角色玩遊戲。此俱往矣。來到香港後,便和他失去聯絡。於今人安在哉?

記得,他說了一個人物,其他孩提相信大都記不起了,獨有我牢牢鑄在心中。他說:「吾邑有個偉大的詩人:陳白沙。」他之所以說起這個人,只因有一次,我們用竹枝撩撥樹上的鳥巢,跌了兩個雛鳥下來,在地上哀嚎。大哥哥吟了這幾句:

「小僕極殘忍,不眠伺東榮。扳巢襲其母,母去巢亦傾。一雛墮地死,二雛尚咿嚶。平明視竹根,群蟻正經營。子弱母護之,無母何以生?」

當年不懂其字和意。大哥哥解說一番,並說陳白沙詩,在有明一代,十分有名;他不僅是文人,還是思想家。我只知,吾鄉附近有村曰白沙,陳白沙之名即由此而來。

長,在書坊間看到一部《陳白沙詩文選》(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喜極。購之,那才對白沙先生有較深的認識,也找出那首《感鳥》詩的幾句。

陳白沙,名曰獻章,字公甫,號石齋,晚年號石翁,新會白沙村人,生於明宣德三年(1428),逝於明弘治十三年(1500),享年72歲。他從入鄉塾讀書開始,就習經學,熟讀四書,一心走仕途科舉的道路。19歲中秀才,20歲中鄉試第九名,21歲和24歲兩次赴禮闈都落了第。官途迭受阻滯,遂無心出仕,返回故鄉,專心講學,成為「江門學派」的創始人。晚年老弱多疾。死後,明萬曆十三年(1585)詔准從祀孔廟,諡文恭。陳獻章能與歷代聖賢位列於孔廟,在廣東歷史人物中只有他一人享此殊榮。

大哥哥不說新會梁啟超,而只說陳獻章,料是白沙近台山我鄉有莫大關係。翻讀陳白沙詩,我只覺不大合胃口。如這首《移居》:

「留連晡時酒,吟詠古人詩。夕陽傍秋菊,採之復採之。採之欲遺誰?將以贈所思。所思在何許?千古不同時。四海倘不逢,吾寧獨去茲?願言秉孤征,勿為時所欺。」

所謂「移居」,是指陳獻章原誕於新會圭峰山下的都會村,後來才移居白沙村。這首詩受陶淵明影響甚深,飲酒、採菊、賦詩,其樂無窮。他還有首和陶淵明同題的《九日閒居》:

「無錢撫秋菊,向夕涼風生。誰為白衣者?頗識江州名。映杯碧水淨,曜日丹葩明。天際雁孤去,草根蟲一聲。荏苒委時節,徘徊閱年齡。興來發長嘆,意盡還一傾。儉德苟不慚,厚祿安可榮?白首希高賢,清謠渺遺情。人生亦易足,何必勤無成!」

白沙先生慨嘆人應以清廉自守,憎厭那些只貪圖高官厚祿而缺德之輩。這首詩,顯出白沙先生那知足、安逸的人生思想。

讀其詩看其文,我更喜其「私淑」的陶潛。然吾邑有此號人物,亦感光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