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蝶

開心的時間果然過得特別快,今年的暑假又到尾聲了。

今年的暑假前,我做了一件創新而又有意義的事情——我創作了一本電子書《桃桃疫記》。

《桃桃疫記》不單止是一本可供在網上閱讀的電子書那樣簡單,它還有動畫,能與讀者互動。

我近年編寫的書籍大都是與戲劇有關,為什麼會創作一本兒童文學的書籍,而且更是電子動畫版呢?

話說疫症自去年初爆發之後,很多行業都因為新冠肺炎肆虐而停下來,藝術工作者自然也不是例外,而且他們更是其中受到最大衝擊的一群人。當所有場館都關閉時,他們即使完成創作,也不能公開作品。換句話說,他們沒有收入。

對於一班創作人來說,這自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藝術家不但需要創作,同時也需要口袋有錢購買柴米油鹽(現時當然不是燒柴),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便能生存下來的。

香港藝術發展局就在這時候推出一個名叫「藝術數碼平台」的計劃,邀請各個界別的一些藝術工作者就疫情而創作。我還記得我在收到邀約電話時,第一個反應是︰我應該做不來了,原因是計劃的其中一個條件是一定要以數碼形式呈現作品。我向來的創作是文字書,總不成將書籍變成電子書便當作是數碼創作吧?我自問不熟悉數碼創作,所以即時反應是「我不行的」。

不過,當我們討論下去時,我忽然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念頭。於是,我回答說︰「好的,讓我試試。」沒多久,我遞交了建議書,便將這件事情放在一旁,沒有記掛在心。

過了一些時間,我收到藝發局的通知,我的建議書僥倖地被接納,可以創作《桃桃疫記》了。這真是一個好消息。

為何我忽然之間會由「我做不來」變成「我可以試試」?原因是我忘記了對方並不是要求由我自己去做數碼的工作,而是我是整個創作的策劃人,如何以數碼呈現的具體工作可以找專人去做,我只需要穩妥地讓他們將我的意念呈現出來便可。

事實上,當我首次聽到這個計劃時,我是很歡喜的,因為我感受到該局的善意,希望在香港的藝術工作者面對考驗時給予支援。

同時,以藝術形式記錄香港被疫症侵襲這段歷史,再以藝術手法表達香港這個城市和其市民在這段時間內的生活、想法和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為這將會是構成香港歷史的重要一章。

我早就想將自己對疫情的感想表達出來,這次藉着「藝術數碼平台計劃」,正好讓我實踐我的想法。

我腦海中的構思是寫一部周記,將我在過去一年就疫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下來,構成一本有50多篇周記的電子書。不過,我不會用成年人的角度寫這些周記,而是塑造了一個名叫桃桃的10歲女孩為周記的主人翁,通過她的視角記下疫症期間的面面觀。

我選擇以小孩為書中主人翁有很多理由,其中一個是我知道很多藝術工作者都會就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和全港作出大量的論述、創作和批判;可是,卻沒有太多人記得小孩子也是社會的成員,他們也同樣與我們經歷這段在他們長大後留下不可磨滅印象的歷史。

因此,我想做一個以小孩子為主體的創作,在這段人人都惶惶不可終日的日子中,通過他們的視角觀看和感受這個城市、社會和市民,將被成人忽略了的一塊版圖補進香港歷史之中。

就是這樣,我步進了創作兒童文學的領域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