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古龍頁岩油勘探獲重大戰略性突破,落實頁岩油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圖為古龍頁岩油1號試驗區平台井順利完工。 受訪者供圖
●頁岩油壓裂射孔現場。 受訪者供圖

地質儲量12.68億噸! 大慶頁岩油勘探實現重大戰略性突破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記者吳千及新華社報道,「實現了『大慶底下再找一個大慶』幾代大慶石油人的夢想。」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大慶油田黨委書記朱國文2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大慶油田古龍頁岩油勘探獲重大戰略性突破,落實頁岩油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

大慶油田是中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自1959年開發建設以來,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超過24億噸,為建立中國現代石油工業體系作出了重大貢獻,但隨着勘探開發時間增加,面臨油田儲採失衡和穩產難的嚴峻挑戰。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慶油田就開始探索頁岩油。

存油岩孔小但數量多

大慶油田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型陸相砂岩油田,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大慶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地質師、頁岩油勘探開發指揮部總指揮何文淵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大慶油田長期穩產高產的石油是砂岩油,蘊藏在砂岩內部,常規的砂岩有很多孔隙,類似海綿,通過擠壓很容易提取出油。」

大慶頁岩油具有自己獨特的地質特徵,一直以來不是勘探開發的對象。「過去大家認為頁岩孔隙度極小,只有人頭髮絲的五百分之一,孔隙都看不到,何況裏面的油。」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研究員張金友說,後經研究發現,雖然存油的「房間」小但數量多,這為勘探開發注入了信心。

「勘探開發大慶古龍頁岩油,我們創新壓裂和鑽井工藝所取得的效果,是誰都沒有想到的。」何文淵說,配套鑽井提速技術模板使水平段長度從1,500米提高到2,500米,鑽井周期從113天打成一口井,到目前18.8天左右打成一口高效的井,「我們自己都感覺進步神速。」

已有25口井見油

在古頁油平1井作業現場,裝在玻璃器皿中的頁岩油呈淡黃色,不同於大慶油田常規區塊採出的黑褐色原油。古龍頁岩油原油密度低、輕烴含量高,何文淵告訴記者,輕烴是做化工的主要原料,「若能形成一定規模的乙烯或者丙烯等相關的原料產業,帶來的經濟價值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曾有很多國內外專家都做出了古龍頁岩這種岩石不可能實現高產的論斷,但我們仍然向這一難題進軍,並最終實現高產穩產。」何文淵稱,大慶油田突破了頁岩高黏土含量不能高產的桎梏,實現了從陸相頁岩「生」油到陸相頁岩「產」油的歷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大慶古龍頁岩資源量大,如果成功實現開發,必將為中國能源安全作出貢獻。

據介紹,大慶油田把古龍頁岩油作為重要戰略領域,2021年將實施100口井,目前已完鑽58口井,試油27口井,已有25口井見油,17口井獲工業油氣流。目前正積極推動大慶古龍陸相頁岩油國家級示範區建設,「十四五」將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10億噸,頁岩油年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