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促請政府就區分醫療程序及一般美容服務作針對性研究。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愛美一族對外表有無止境的追求,不少人願意在醫學美容上大額花銷,但往往忽略了入侵性醫美的風險,加上美容醫生操作手法不一,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分分鐘美容變毀容。有苦主花費3萬元注射水光針,但4個月後她的面上仍遺留一排排針洞;有女士花費近萬元做定點去斑療程,卻在額頭上留下難以消退的水泡紅印。消委會昨日促請政府就區分醫療程序及一般美容服務作出針對性研究,盡快立法監管醫學美容。

雖然過去兩年美容院多次因為疫情升級而暫停營業,不過,消委會仍接獲大量與醫美相關的投訴,單計今年上半年便接獲489宗。

其中一名苦主陳小姐曾花費3萬元在一間美容院接受水光注射療程,注射當日她感到非常痛楚,更出現面部紅腫,額頭、兩頰及下巴留下一排排整齊的細小針洞。

美容院職員聲稱,這些瑕疵會於兩周內自然消退,不過,4個月後,紅腫雖消散,針洞卻仍清晰可見。陳小姐形容:「好像有一條條凸出的線留在面上。」

她向皮膚科醫生求醫,醫生解釋是針劑注射太淺層,令透明質酸仍停留皮膚表層。經消委會協助磋商後,該美容院最終同意退回全數款項。

去斑療程留長方形紅印

另一投訴人麥小姐早前以9,888元向一間美容院購買定點去斑療程,包含5次皮秒激光及因子精華。完成首個療程當日,她額頭感到痛楚並出現很多小水泡,職員稱一般3天內可消除。麥小姐休息兩天後發現情況未有改善,且部分水泡破損,留下明顯的長方形紅印。

美容院其後安排麥小姐前往指定醫生就診,醫生提供抗生素消炎膏,她用後水泡雖然消退,但仍又紅又癢,最終決定不再進行有關療程及要求退款,不過,美容院要求麥小姐須簽署和解協議才肯退款。

麥小姐拒絕和解,並向消委會求助,經調停雙方仍未達成共識,麥小姐表示會考慮諮詢獨立法律意見再採取行動。

消委會昨日表示,入侵性醫美程序操作複雜,應由具專業資格的醫生評估和進行,否則稍有差池,不但影響外觀,還可能造成身體永久傷害。消委會促請政府就區分醫療程序及一般美容服務作出針對性研究,清晰界定醫美服務的定義,規管從業員資歷、儀器標準、醫療處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