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當今世界的進步,有一部分很大程度上是由新聞媒體來推動的。這些堅守新聞信念的新聞媒體通過客觀事實、字斟句酌的公正報道,推動着社會向前進步發展。但與此同時,亦有一小部分為了流量的自媒體捕風捉影、不講「武德」。

我曾經就被自媒體的標題「震驚」過,刷手機時突然看到「A股迎來驚天利空」「A股突然迎來利好」等標題,納悶似乎並沒有利空利好的同時點開標題,彈出來的是炒股軟件介紹。當今網絡運營商深知,想留住用戶的瀏覽時間,就必須抓住用戶偏好,信息海量年代中,運營商做的不是把值得看的新聞推薦給用戶,而是讓用戶看到傾向自身觀點的文章,即具備「揭露」「曝光」「黑幕」等元素的內容。

媒體干擾股市問題突出

這也導致某些新聞報道頗具BBC新聞的味道,即先做定論,然後尋找或編造可以佐證的論據,報道不客觀、不公正、不嚴謹,打着「心繫蒼生」的旗號,肆意捏造、妄加評論,看似言之有理卻不合邏輯。但就是這樣的文章,其義憤填膺的態度更容易令讀者共鳴,更容易激起網友群憤,所以當文章成為爆款之時,上市公司便躺槍了。躺槍可謂無妄之災,上市公司的運作和經營會受到嚴重影響,而這種影響又會反映到基本面上,基本面上的不佳又會再度影響股價,隨之長期惡性循環來襲。

想讓一部分媒體不干擾股市,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把所有媒體新聞都屏蔽掉,但此舉無異於因噎廢食,因為即使多位讀者看同一篇新聞報道和專家分析,他們得出的結論和想法也會千奇百怪,根據新聞報道作出的決定也會有所不同。

因此無論新聞報道怎麼寫,只要有讀者就會有人聯想到A股,這就好像三胎政策出台的新聞完全沒有提到股市,但有着投資意識的股民連夜布局三胎概念,相關概念短線受到刺激,結合實際還可以發現許多和股市看似無關的新聞都影響到了股市,例如某企業造車的新聞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概念股的走高,某電影的票房增多帶動了電影院板塊和文創產業的走高,質量問題被曝光使得相關產業公司股價大幅滑坡,可見能干預股市新聞的並不一定是證券新聞,只要是新聞,就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A股。

媒體之於A股的重要性

對受眾而言,新聞媒體通常會發揮兩種作用,一種是上述提到的知情權,另一種則是行使新聞監督的權利。所謂新聞監督,放在A股市場,就是媒體針對股市中存在的各種不良問題,通過發布新聞來揭露並批評,懲惡揚善,最終達到淨化資本市場的目的。這種新聞監督,可以是監督上市公司,也可以是監督監管機構,還可以是監督券商、投資者等,新聞媒體的及時干預,阻斷違法違規行為,保障投資者的權益,這種干預是值得鼓勵的。

在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前提下,媒體們有權利也有義務守護受眾們的知情權。既然是知情權,那麼就必須是客觀、公正、事實存在、值得推敲的真實內容,否則就成為一部分媒體或者自媒體打着「知情權」的名義,做着干預市場生態的事情。

或許多整頓、嚴格准入要求,新聞媒體在A股的新聞報道方面,才能夠更到位。這種到位「干預」,或許會很有利於股市長遠健康發展,並令來之不易的市場生態變得更好。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床頭經濟學》。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