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說到流行文化,很多人都會懷念上世紀八十年代,那的確是輝煌時期,不僅僅是香港,也是整個西方世界。而作為「西化」的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幾乎同步。

那是經濟繁榮時期,也是奢侈時代,消費熱達到高潮,除了傳統的荷里活電影和進入家庭的電視劇外,還有音樂和時裝,尤其是充滿感官刺激的搖滾樂,歌手和超模攜手,音樂和時裝結合,極具視聽震撼力,更把這股消費潮推到頂點,而消費潮又反過來推動音樂和時裝。

這過程中,1981年出現的音樂電視(MTV)被視為是對這股潮流的最有力推動者,除了捧紅多位流行歌手如米高積遜和麥當娜等外,也令時裝模特兒的身價大大提高。麥當娜更被視為手法最高明、成效最顯著者,這位從言論、歌詞到舞台動作、衣着形象都極出位的搖滾樂女王,憑藉MTV的高效傳播力,迅速冒起,一首《物質女孩》配合當時的消費潮,不但唱得街談巷議,更把赤裸裸的物質世界剝離。

記得梅艷芳病逝前後,很多人開始研究她的表演風格和舞台服飾,自然把她的「壞女孩」形象跟「壞女孩」前輩麥當娜比照,說她模仿麥當娜。這顯然是以強大的西方文化為指標而論。當然,麥當娜比梅艷芳大5歲,出道也較早,前者還有一個更大的市場和強勢的英語文化作後盾,加上MTV的推動,當時的影響力可謂無遠弗屆;梅艷芳是否受其影響,不得而知,但根據一心打造梅艷芳的時裝設計師劉培基憶述,梅艷芳很多造型和舞蹈動作都具原創性,因為她早在童年時已登台。

除了音樂,在電影上也不遑多讓。上世紀五十年代,荷里活有部著名時裝電影《Fanny Face》(港譯《甜姐兒》,1957年),乃由柯德莉夏萍主演的歌舞片;兩年後在香港,也有林黛主演的《雲裳艷后》,也是歌舞片。兩部片子除了講純真少女愛美夢故事外,也有多場時裝表演,讓人看到當時的衣着、髮型和化妝風格,以及禮儀。

那個時期的香港,可以說是跟隨歐美風,但與其說模仿,不如說是借鏡或受啟示,因為故事背景不同。到了七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受亞洲的日本影響可能更大。多位歌手名作的曲子源自日本歌,只是填上中文歌詞。而日本的流行歌手也常來香港,從推銷唱片到開演唱會,香港歌手從汪明荃、陳美齡、羅文到周慧敏等都曾到日本發展,其中留日時間較長的陳美齡不但在當地贏得多個獎項,更一度出任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基金協會大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