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近日向特區政府提交倡議書,建議用10年時間將新界北建設成容納百萬人口的香港創科新中心,打造港深合作經濟帶。香港發展要放眼粵港澳大灣區,着眼深港一體化合作,以新思維實現發展新突破。發展新界北不僅有利解決本港土地房屋問題,更關乎提升本港競爭力、促進大灣區共贏發展,特區政府應吸納新思維,盡快完善新界北規劃,大刀闊斧精簡審批程序,加快建設速度,促香港與大灣區比翼齊飛。

新界北毗連深圳、面積多達5,600公頃,是本港與大灣區融合的重要紐帶,新界北發展規劃建設,對香港經濟轉型、解決土地房屋矛盾乃至大灣區合作,都具有重大意義。現時政府在新界北有多個發展計劃,由西面的洪水橋,到東面的新界北新市鎮等。此次民建聯提出的新界北發展倡議,並非泛泛而談,而是充滿新思維:一是以大灣區發展、深港一體化合作思維,思考新界北發展規劃,如洪水橋發展被劃為西部物流及創新走廊,通過港深西部公路、香港國際機場及港珠澳大橋,發展現代服務業合作區、與南山區產業項目雙軌發展;文錦渡及沙頭角等新界北新市鎮,對接羅湖區產業布局,發展商貿、醫療及教育,引進內地教育資源,讓清華、北大在此開設分校等;二是建議政府在高科技發展上主動介入、綜合規劃,通過政策、稅務寬免、資助等,重點扶持半導體、生物科技、醫療產業發展,並改善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初步計劃,興建足夠生活娛樂配套、人才公寓,把工作與生活圈融合,締造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局面;三是建議精簡程序,使規劃到上馬所需時間減半至四至五年,並成立專責小組負責快速決策及執行、相關部門遷入新界北吸引企業跟隨遷入等。

特首林鄭月娥今年6月在談到新界北發展時表示,香港要融入大灣區,城市規劃亦要改變思維,如新界北規劃的交通網絡,過去集中是往返香港市區,將來則要融入大灣區,增加跟福田、羅湖等的連繫;洪水橋規劃須配合深圳前海的發展,善用過百公頃的工商業用地等。如今大灣區大力發展芯片、新能源等高新科技產業,特區政府如何在規劃發展更強化大灣區合作思維,确是新挑戰。

新界北發展除規劃需要吸納新思維外,盡快落實規劃,加快建設速度,政府更需廣納民意、切實跟進、付諸行動。按照政府早前規劃,新界北新市鎮最快也要11年才能建成,首批居民2032年才可遷入,至2034年擬建的港鐵北環線及新田站投入運作,大部分人口的遷入和就業安排才能完成。對比深圳發展的一日千里,新界北的發展進度滯後,政府應正視,拿出解決日程表,展現政府管治新思維和施政新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