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勳認為,新界北有不少濕地魚塘缺乏管理,長期荒廢。 資料圖片

香港長期走不出「覓地難」的困局,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香港覓地同時,也必須要「地盡其用」。他強調,濕地不應該是土地規劃的「禁地」,「新界北有不少濕地魚塘缺乏管理長期荒廢,濕地不真正投入資源營運是無法改善環境,所謂的保育也只是口號。」

他認為,傳統濕地政策阻礙新發展區規劃的連貫性,因此建議政府檢視河套一帶濕地,適度發展生態價值較低的濕地。「參考外地做法,釋放生態價值較低的濕地,並投入資金集中保育高生態價值環境,如塱園自然生態公園,通過保育轉移模式,以數量換取質量,平衡發展與保育。」

鄉村可試改新式社區

內地2000年代開始「舊改政策」,包括改造深圳、廣州的城中村等,劉國勳認為特區政府可參考內地經驗,策略性選取新界鄉村做試點改成新式社區,讓人口集中居住騰出土地。另外,亦可以研究降低「祖堂地」出售門檻,通過修訂《新界條例》,取得一定比例總成員支持,就能申請強制出售「祖堂地」。

他說,本港有16,000公頃綠化地帶,附近亦有交通基建、供水、排污等配套,政府亦曾預估,若只發展1%綠化地帶,短中期內可以提供約8.9萬住宅單位,因此建議這些綠化地帶進行類似棕地的研究,檢視其使用情況,地盡其用。

為棕地業者覓地重置

他又說,棕地方面,現時香港有1,600公頃棕地,當中九成從事工商業活動,提供約5萬就業職位,但政府並無全面重置政策,只有補償安排,因此建議成立棕地作業充值專責小組,協助覓地重置作業。

此外,他認為目前一些地區規劃未用盡土地資源,例如「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規劃中,住宅用地僅佔10%、提供3.1萬單位,容納8.4萬人;新界東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的住宅用地,則分別佔20%及18%,他建議把規劃中的住宅用地比率一律提升至20%,並增加住宅樓層,把地積比提高八倍至十倍,容納更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