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有通渠公司以「不成功不收費」作招徠,誇大水渠淤塞程度,或以威嚇手段迫使市民支付高昂及不合理的維修費,並收取由數千元至萬元不等維修費。消費者委員會過去3年接獲逾70宗市民投訴,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根據消委會轉介個案展開調查,於本周二以涉嫌「欺詐」及「刑事恐嚇」拘捕兩名「通渠佬」。
警方昨日表示,有人在網上刊登廣告,聲稱提供24小時上門通渠服務,在電話中稱一般收費數百元,但在上門檢查後即誇大其詞,稱事主水渠淤塞嚴重,訛稱要採用特殊方法處理,藉此收取較高昂及不合理維修費,但最終未能解決問題;若市民拒絕服務或要求退款時,便會遭到恐嚇,例如「你唔整條屎渠好快會爆」「唔會退錢,我知你住邊」等。
本月3日,商罪科探員拘捕姓黃(32歲)及姓呂(35歲)通渠工,涉及多宗同類案件。據悉,2人沒有實體店,只靠網上宣傳。
根據消委會2019年公布的通渠服務調查指,家居通渠服務毋須領牌,沒有統一標準收費,一般由師傅即場判斷及個人經驗釐訂。消委會收到的投訴個案,包括收費差異大、質素參差,被誇大水渠淤塞問題,不斷苛索更高維修費,維修後未能解決問題,亦難以追討已付的款項。
警方呼籲市民選擇家居維修服務時,應參考多間服務供應商的報價,以及其口碑和其他用家的評價。同時,市民應盡可能要求服務供應商清晰列出各項服務詳情及條款,及妥善保留相關單據,以確立雙方權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