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手捧正高職稱證書,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很興奮,「這是我們期待已久的一份沉甸甸的認可,以後我們也可以『入鄉隨俗』,成為真正意義上的『24小時的深圳人』。」他表示,香港與深圳毗鄰,兩地在醫療衞生專業人才領域卻是不同的評價體系。在香港,醫生有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區分,而在內地,醫生按照職稱分為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和主治醫師等。患者就診時會看看出診醫生的職稱,心中大致可以判斷出診醫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能力。同時,在內地的高難度手術資質,科研、教學項目資質等,也與職稱緊密相連,過往有些高級別手術,港籍醫生在內地由於缺乏相應職稱無法進行。

盧寵茂表示,在深工作的港籍醫生獲得高級職稱證書,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變化,對深港兩地未來的科研、教學、醫療等交流,也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吸引境外專業人才來深執業,提升深圳國際競爭力,促進灣區優質醫療資源的流動,實現大灣區醫療同質化。「作為第一批獲得正高職稱的香港醫生,將繼續認真履行職責,深港同心,以高質量引領綠色醫療改革。」

港大深圳醫院助理院長白明珠表示,以前一些高校和機構想和我們合作,我們只能以港大深圳醫院顧問醫生的方式進行合作,現在有了內地職稱之後,就更加容易的申請一些科研合作。希望以後深港合作更加密切,醫生的互認有個很好的開始。
責任編輯:
梁存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