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匯聚了來自38位藝術家共71組作品。
●廖井梅 《瞬》(一)
●楊春棠希望視覺藝術可以多些體育題材。
●廖井梅 《瞬》(二)
●畫家徐沛之與其作品
●謝江華《跑步》
●鍾凱霖 《撐竿跳》
●畫家風漸與其作品

2020東京奧運正如火如荼舉辦,藝術界也響應這一萬眾矚目的盛事,將運動員的颯爽英姿與勵志精神定格於筆下。一新美術館近日推出「一新剛柔:香港藝術家與運動家」展覽,呈現來自38位香港藝術家合共71組新作,他們以素描、水墨、油畫、岩彩等諸多媒介,描繪了不同體育項目運動員比賽或訓練時的獨特姿態。在賽事牽動人心的當下,我們不妨亦透過藝術作品,去感受藝術與運動間相通的「剛柔並濟」之妙處。●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

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介紹,這一展覽緣起於早前「文化躍動」主辦的「敢動藝術」,該活動經「新藝潮」將10位香港藝術家與11位香港運動員配對,互相了解後藝術家為運動員創作作品。今次展覽則是在此基礎上再多邀請了28位藝術家進行創作,希望可以彌補香港少有「藝術×運動」跨界聯動的缺憾。「剛是動感,柔是靜態,體育與視覺藝術都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這是趣味所在;藝術家和運動員雖一靜一動,但一樣需要刻苦耐勞方可闖出天地。」

拚搏意志隱於山水中

今次參展藝術家的年齡橫跨20歲至80餘歲,共演繹了20多個運動項目。運動題材的難點在於要描繪出不同項目的獨特動態,而不少藝術家都用個人風格強烈的表達方式將這難點迎刃開解。水墨藝術家徐沛之以畫山水見長,與他配對的運動員恰好是攀石運動員游嘉俊,在兩人傾談時,游嘉俊向他詳述了自己平日訓練的過程,徐沛之為他的鬥志與毅力而感動,於是創作了《九淵之十七-獅子山》。畫面中是陡峭的山崖,細看可以見到一人正屹於即將登頂的位置,作品為一組五件,似是一幅狹長的山水自上而下切割而成,錯落有致的排布別有新意,更顯出山勢的巍峨與險峻。

徐沛之希望以山水來表達人的鬥志與拚搏精神:「本身畫山水畫都是如此,畫樹生於懸崖峭壁之上,其實講的是惡劣環境下生命的頑強。中國山水畫都不會很直白,不會用畫面就講出所有故事,山水畫的表達是含蓄、隱晦的,所以看山水也要看到更深層次的表達。」

在「自我對話」中修煉

畫家風漸則匹配了壁球運動員李浩賢,在觀察中風漸發現壁球這項運動的「孤獨」之處:「因為對陣雙方都是面對牆壁,所以大多數時間,運動員的練習都是在與自己對打。」球打向牆壁又回彈,但打出和接住的始終都是同一個人,如此不斷反覆,構成運動員修煉的日常。於是,風漸用四幅鉛筆素描組成的《壁球場上的自我對話》展現了這一過程,畫面中記錄了運動員將球打出又下蹲接住的不同姿態;而另一張獨立的《壁球時間》則是風漸即興創作,畫的是訪問當日李浩賢帶着自己家人一同在球場上打球的場景,淡淡筆色下蘊藏的溫馨,與其餘作品有着全然不同感受。

「自我對話」對運動員是極為重要的,對藝術家而言,也一樣存在同樣的修煉過程。藝術家關舒文除了耕耘藝術平時也練習武術,今次她帶來的作品《軌跡》就是以中國武術為題材,是透過先在刀尖和雙腳上貼LED燈,再於黑暗之中耍一套自己設計的刀法,利用光繪畫攝影(light painting photography)記錄下燈光的軌跡線條,然後再將這些線條簡化後畫出來的方法完成。「紅藍色這一幅更多講武術元素,講動感、其中的陰陽,以及怎樣達到平衡的狀態,而白色這幅就更多講人的內在。」她也談到,自己研習藝術和武術的過程中發現的相似就在於,二者都需要自己和自己不斷進行內在對話,一點點地去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