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兒童遊戲時間及方式對學業、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都有影響,荃灣青年商會聯同香港善導會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兒童日均學習時間較去年減少1小時至3.9小時,日均自由遊戲時間則為2.6小時,但仍有38%受訪兒童的日均自由遊戲時間少於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提倡的最少1小時。調查機構建議家長每日至少花30分鐘與子女一同玩耍,除可促進親子關係,透過不同類型遊戲更可幫助兒童建立社交規範、提升溝通技巧和情緒表達能力。

調查機構於今年7月成功訪問了536名4歲至12歲兒童及其家長,發現受疫情、停課等因素影響,兒童上課時間減少,平均每日學習時間較去年減少約1小時,遊戲時間則較去年多約30分鐘;惟有人最長的學習時間仍高達9.1小時。調查又訪問了兒童的遊戲方式,發現45%受訪兒童可自由地玩耍,即自己決定玩什麼、何時玩及與誰一起玩,只有10%是以指導遊戲的方式玩耍,即有大人在旁邊教導遊戲的方法和規則。

43%受訪家長認為自由遊戲最重要,僅6%認為指導遊戲最重要。

調查並發現,受訪兒童最常參與遊戲種類為體能活動,佔32%,其次是電子遊戲以及創造性或想像力活動,分別佔20%及18%。相較去年調查結果,體能活動、想像力活動和社交或模擬活動有所增加,電子遊戲則減少。而在疫情下,兒童主要在家中與父母玩耍,50%受訪家長平均每日花1小時陪伴子女玩耍,平均值為1.8小時,比美國兒科學會2019年建議的30分鐘較多,而最常見的親子遊戲種類為體能活動,佔43%。

籲家長日花30分鐘玩親子遊戲

調查機構強調,自由遊戲可提升社交能力和認知能力,如專注力、記憶力和自我調控能力;指導和規則遊戲則可幫助兒童建立社交規範、提升溝通技巧和情緒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可讓兒童多參與不同類型的遊戲,例如於家中與子女多進行智力遊戲,以彌補戶外體能活動的限制及不足,亦可減少子女在家中玩電子遊戲的時間。

機構亦鼓勵家長每日平均至少花30分鐘與子女一同玩耍,可與子女進行桌上遊戲,例如卡牌和棋類,幫助他們學習及練習遵守規則,更易適應復課後的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