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征

我第一次到下沙是2012年的夏天,大約在6月份,天氣很熱。那時候已經視頻面過試,只等到8月就可以入職了。身在杭州的好朋友龔舒亮知道以後,就使勁攛掇我先來看看環境。來的那天晚上,他就載着我在下沙兜了一圈。結果等到回去的時候竟然開不出去,到處都是工地和岔路。我還嘲笑他一個本地人都會迷路。

現在再看這個新城區,跟當初很不一樣。以前的很多沼澤地都成了因地制宜的對象,被市府修成了水公園,還有幾條大一點的河流,穿插在各種建築物的周邊。讓下沙看起來井井有條。下沙的新,是「整整齊齊」的新。包括這水、這街道,都是整齊的。

在老一點的城市,看街名是一種樂趣。它承載着一個城市的歷史和地貌特徵。下沙因為幾乎是拔地而起的,以至於它的大街都沒有名字。它的主幹道有6條,就被命名為1號到6號大街。作為一個井田型規劃,豎着的街道也按數字排序。隨便走走還不明顯,倘若你去坐一輛巴士,就會發現相似的站名密密麻麻排在長長的公交牌上,依次是3號大街21號路口6號大街23號路口等等。

我幾乎從來沒有習慣過這種命名。在還沒有地鐵的那幾年,我經常會下錯站。然後有一日,我發現這樣的命名還有一處——曼哈頓。這個美洲第一大城市的核心區,也自東向西編號為1至12號大街,南北同樣是數字,形成了一個棋盤。這種規劃,配上美國這個國家,顯得很科技至上。

美國歷史學家Jacob Needleman曾說,美國的一切,都來源於它的絕無僅有。因為它不像別的國家,文化的形成要依靠地域和人群互相妥協來緩慢完成。美國,是一批歐洲人被流放之後,在一個新地方建立起來的一套理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意識先行的。這種精神性會促使此地的文化偏重於一種超人精神。對自然的掌控慾極高,對未來也充滿着光明的期待。就好像他們的漫威——正義和邪惡的較量都包含着個人英雄主義和科技的色彩。這種看向未來,可能會讓他們不太注重當前。所以美國沒有第一流的飲食和服飾。就連李維斯,你若想買到最新款,也只好去歐洲,那裏的款式反倒更多。

在這樣看向未來的文化當中,唯一厲害的,是人定勝天的精神。這是曼哈頓數字街名的根源。因為數字只用來區分和疊加,它是徹底功能性的。這種事先規劃,暗含着用人的規則替代自然規則的意圖,以至於當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之後,受它影響,整個世界的現代都市都效仿了這種設計的理念。

要理解下沙這樣的新城區,就得了解曼哈頓這種現代都市設計的文化。然後,再回過頭來看住在此地的居民。他們在規劃好的新形態當中生活。這裏具有現代都市的一切特徵,高樓大廈、寬闊的馬路,以及數字邏輯的街名。功能性是這些新城最先被考慮到的。這可以說是現代都市設計的一個心照不宣的銘文。

然而,有形的文化往往是在有閒階層創造無用之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一個萬眾平等的區域,大家都是新來者,從一窮二白到擁有一兩處財產,你和我之間的距離僅就是純粹地理的距離。這種平等的烏托邦,很好,可缺乏了一種文化的滋養。至少在目前,一種在意識上達成文化共識的願望在新城區當中是沒有方向的。這或許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