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大新鴻基基金策略師梁健兒
本欄曾於下半年投資展望中提出商品資源是其中一個值得留意的主題,適逢讀者來郵詢問投資商品資源的方法,以下將詳細介紹商品資源的投資前景及相關投資產品。本欄看好商品資源前景,主要基於供需關係、通脹及美元走勢的四大關鍵因素。
需求方面,目前環球經濟處於擴張水平,這從主要經濟體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均處於50以上而有所印證,意味商品需求可望轉強。雖然Delta變種病毒仍在蔓延,令市場對經濟復甦進度未如預期的憂慮加劇。
綠色建設利好需求
然而,疫情持續超過一年半,歐美多國似乎不再傾向實施大規模的封鎖措施,以免再次拖垮經濟,反而提倡「學習與病毒共存」。在此大方向下,即使經濟復甦的進度或會減慢,但中國及歐美先後推出大型的基礎建設計劃,以刺激經濟復甦,相信基建投資陸續出台將帶動原材料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全球各國致力降低碳排放,加強綠色建設,相關的基建及配套產品需要多種金屬,例如銅、白銀及鋰等作為原料,亦將利好礦產的中長期需求。
供應不足拉升價格
另一方面,供應面亦利好商品價格。近年礦業及傳統能源相關的投資不足,加上新冠疫情令企業營運嚴重受阻,導致原材料供不應求,並拉動原料價格向上。與此同時,環球量化寬鬆的大環境持續,Delta變種病毒引發的新一波疫情,令各地央行對收緊貨幣政策的計劃上更為謹慎。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近日亦多次釋出「鴿派」言論,表明經濟復甦進程未足以實施縮減量寬的計劃,重申美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政策保持寬鬆。
通脹升溫 美元疲弱
此外,經濟復甦及低息環境將加劇通脹的預期。反映美國通脹走向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PCE)顯著上升,6月份CPI按年升幅更達5.4%,高於預期及前值,反映通脹壓力增加。加上,美匯已升至近93水平,預料後市進一步上升的阻力較大,相信今年餘下時間,美元回落的機會較高。在資源價格的角度預測,通脹升溫及美元疲弱均有利價格上升,同時亦有助帶動資源股走高。
至於投資方法,商品期貨固然是最直接的投資方式之一。不過,期貸交易涉及槓桿,加上投資者對個別商品的認識不深,貿然入市的風險太高。
因此,建議利用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及天然資源股票基金參與商品市場。本港ETF 集中於黃金及石油這兩類商品。至於其他商品ETF主要在美國上市,例如iShares標普高盛商品指數ETF (GSG)可投資於多樣化的商品期貨之中。若看好個別商品,美國上市的ETF亦有很多選擇,例如白銀ETF (SLV)、美國銅價指數ETF(CPER),甚至軟商品,例如小麥ETF (WEAT)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ETF屬實物ETF,部分是追蹤相關商品期貨價格變化,投資前宜先了解相關產品特性。
宜布局資源股基金
此外,投資者亦可布局資源股基金,分散配置不同資源行業。當中,可留意貝萊德天然資源增長入息基金。基金主要投資於歐美、加拿大的礦業、能源及農業相關的企業為主,並可按情況靈活配置不同資源股。目前約42%為能源企業、 礦業及農業分別佔29%及28%。基金表現方面,年初至今升約15.5%,晨星評級為4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