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 博士

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中美貿易戰,向中國產品徵收關稅。到2020年,特朗普政府開始明白美國在這場貿易戰中佔不到什麽好處,於是與中國副總理劉鶴在白宮簽署了「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到拜登上任總統後,聲稱會繼續遵守「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並表示好好地研究其得失。

到了今年7月16日,美國財長耶倫公開說「中美首階段貿易協議」未能解決兩國之間最迫切的爭端,同時指出美國向中國產品徵稅損害了美國消費者的利益。耶倫的談話說明,特朗普的貿易戰是失敗的。

其實美國人的食物和生活用品,許多都是出產自中國,所以向中國產品徵稅,是等於向美國消費者徵稅。從奧巴馬開始,經歷特朗普至今日的拜登,都在努力打壓正在崛起、挑戰美國世界第一地位的中國。如今美國認定貿易戰不能得逞,就改為在外交戰場對付中國。

當年特朗普認為「美國第一」,不需要任何盟國協助打壓中國,導致美國外交自我孤立。拜登決定修補這個裂口,甫上任即企圖發動G7與整個歐盟圍堵中國,更想拉攏印度及東南亞的部分國家加入。出師必須有名,於是新疆、香港就成了拜登政府攻擊的目標。最新的例子,是拜登政府向所有在香港的美國企業發出警告信,指出在香港經商隨時會犯上香港國安法。不過警告一出,香港的美國商會馬上發出聲明,指出美國企業在香港是安全的,不建議美國企業撤離香港。可見這些攻擊行動只是一種政治姿態,缺乏真正的作用。

今天,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千千萬萬的美國企業爭着到中國做生意,中國內地的國安法也一定不會比香港的寬鬆,正正當當做生意的美國企業紛紛打算進入中國市場,怎麼會放棄在香港做生意?中國越是崛起,香港的金融事業越有前途,美資金融企業怎麼會輕易放棄這塊大肥肉?現在中國正在收緊審查到境外上市的中資企業在大數據的收集與管理,有理由相信這些企業會放棄在美國上市而轉到香港上市,為香港提供更佳的營商環境。現今世界局勢「東升西降」,美國無論如何扭盡六壬,發動外交戰略和杯葛行為,也改變不了中國走向富強的事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