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要認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近百年來的天翻地覆變化,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所撰寫的《西行漫記》,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書籍,這本書很立體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如何運用自己的策略,發展國際統一戰線,擴大共產黨的影響,爭取中國人民的認同,爭取國際友人的支持,加快實現建立新中國的目標。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時候,僅得50多個共產黨員。28年之後,就達成了建立一個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目標,這可以說是一個奇跡。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時間目標,結果就講得出做得到,其重要原因,就是立足於人民,相信群眾,發動群眾,有了人民就有了江山。這是一條重要的歷史規律。另一個秘密,共產黨實現了國際國內兩條統一戰線,一條爭取美國和英國以及蘇聯,孤立打擊侵略中國的日本帝國主義;另一條是爭取中國內部的各個黨派,包括資產階級的民主派,推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就能廣泛地聚集了巨大的抗日力量。

埃德加斯諾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1926年進入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學習。1928年2月埃德加斯諾作環球旅行,9月抵達中國,原計劃採訪6個星期。抵達後擔任《密勒氏評論報》助理編輯,不久就被報社派遣乘火車沿鐵路幹線進行旅行採訪。1930年至1933年,擔任美國「統一新聞協會」駐遠東遊歷記者、駐北平代表,在中國東南沿海、西南地區及東北地區和日本、越南、緬甸、印度等國採寫旅行通訊及評論。1932年與海倫斯諾結婚。1933年9月,埃德加斯諾的第一部著作《遠東前線》在美出版。

1934年,埃德加斯諾兼任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至1937年,講授「新聞特寫」和「新聞通訊」,同時擔任美國《紐約太陽報》、英國《每日先驅報》特約記者。埃德加斯諾對於1930年中國人民在黃河流域所經受的旱災和糧荒深表同情,作了深刻的報道;對於日本侵略中國發動「盧溝橋事變」,在日本記者招待會上採取了直斥其非的態度,中國共產黨立即抓住機會,爭取埃德加斯諾訪問陝甘寧革命根據地,澄清蔣介石集團對於共產黨的新聞封鎖和污衊,介紹了延安的革命新的風氣。1936年6月到10月,經宋慶齡介紹,在中共地下組織的幫助下,埃德加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並採訪了毛澤東、彭德懷、徐海東、左權、聶榮臻、程子華等紅軍領導人,成為第一個採訪邊區的西方記者。1936年7月,埃德加斯諾編譯的中國現代作家短篇小說選集《活的中國》在英國出版;同年11月14日、21日《密勒氏評論報》首先發表了他的採訪文章:《與共產黨領袖毛澤東的會見》和由他拍攝的毛澤東頭戴有紅五角星的八角軍帽的照片(後來成為經典新聞圖片)。

1937年1月、2月間,上海的英文報紙《大美晚報》、北京的英文刊物《民主》以及英美的一些報紙也相繼發表了埃德加斯諾的陝北報道。其中美國的《生活》雜誌發表了他在陝北蘇區拍攝的70餘幅照片,美國的《亞洲》雜誌發表了他採寫的《來自紅色中國的報告》等。在這些報道的基礎上,1937年7月,埃德加斯諾在北京寫成30萬字的《紅星照耀中國》,同年10月該書在英國倫敦出版。1938年1月,美國藍燈書屋再次出版該書,2月,中譯本在做了少量增刪後改名為《西行漫記》在上海出版。這本書引起極大轟動,成為暢銷一時的書。大量的中國青年閱讀之後,嚮往着延安,包括一些資本家的子女,也紛紛奔向延安,參加抗日戰爭。延安成為了中國尋求富強出路的新希望。這是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壯大的分水嶺。

1930年代中共被國際社會嚴重誤讀,國際社會並不了解中共,以蔣介石為首的人竟抹黑中共,將中共描寫為一小撮知識分子領導一班土匪,打家劫舍,搶奪私人的土地。中國共產黨被西方世界覺得是一個「謎」,是徹底的俄羅斯共產黨影響下的傀儡集團,還是結合中國人民需要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能否代表中國抗日的主流?西方世界是懷疑的。毛澤東是怎樣應對這個局面?毛澤東指出,此後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要「動員一切力量」,就必須加強對外宣傳,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爭取全民族抗戰的勝利。

《西行漫記》符合了毛澤東的的意向,其寫作的特點是,他熟悉西方讀者的心理狀態,也熟悉西方讀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維邏輯,他提出了許多疑問,然後好像閒話家常一樣,利用很多在陝甘寧邊區所遇到的農民和幹部的實體事例,澄清了真相。讓讀者閱讀起來,饒有趣味,也很有針對性解開了讀者的謎團。這種講故事的模式,貫穿於整本書中。這是宣傳共產黨最好的方式和方法。所以,《西行漫記》對於一些不熟悉中國100年之前的情況的青年讀者,了解中國共產黨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對於一些青年的思維方式,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