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地區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偏多五成至八成。11日至12日,京津冀地區出現華北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圖為北京街道成河。 網上圖片
●受「查帕卡」環流影響,粵西地區、珠三角南部出現了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圖為廣東陽江出現強降雨。 網上圖片
● 北京連日暴雨,地鐵站雨水倒灌成河。 視頻截圖
●北京街頭積水嚴重,工作人員在清理下水道。 網上圖片
●受「查帕卡」影響,深圳市區低窪路面出現積水。 中新社

專家:災前做好預報預警 災後及時協調多部門救災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17日以來,河南省出現歷史罕見的極端強降雨天氣,據不完全統計,已經造成百萬餘人受災,25人死亡。中央氣象台21日晚間再發預警,河南、河北、山西、廣西、海南等地仍有暴雨到大暴雨。全國暴雨極端天氣頻發,政府部門和民眾如何應對?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李京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完備的應急預案依然是防災救災關鍵所在,加強對民眾防災應災宣傳和應急演練也極為重要。這位專家指出,鄭州洪災當前首先要進行的是救災救人,疏散受災地區人員,然後盡快恢復公共設施和受災地區城市功能的正常運行。

河南省河南防汛新聞發布會消息,據不完全統計,16日以來,河南省強降雨造成全省89個縣(市、區)560個鄉鎮120多萬人受災,25人死亡7人失聯。中央氣象局專家表示,此輪降雨呈現出累計雨量大、持續時間長、短時降雨強、極端性突出等特點,強降雨過程中,鄭州等10個國家級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

據中國氣象局應急辦消息,中國氣象局7月21日8時啟動二級應急響應。21日18時,中央氣象台繼續發布暴雨橙色預警,預計7月21日20時至22日20時,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山西東部以及廣西東南部、雷州半島南部、海南島西北部、台灣島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到大暴雨,其中,河南西北部、河北西南部等地局地有特大暴雨。

自入夏伏後,全國天氣可謂波瀾起伏。先是10日至12日,北方極端性強降雨引發關注,隨後雨帶北抬,「轉場」東北,多地迎來大到暴雨;16日至19日,華北、黃淮等地再迎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多地降雨量打破有記錄以來的極值。華北地區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偏多五成至八成。11日至12日,京津冀地區出現華北入汛以來最強降雨。

政府多部門需分工協同

強降雨天氣讓鄭州等城市發生嚴重內澇,一些河流出現超警水位,個別水庫潰壩,部分鐵路停運、航班取消,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內地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如何應對頻發的極端天氣和由極端天氣引發的災害?李京對本報表示,首先政府部門應做好預報預警工作,並及時進行災情通報,把發生的情況和未來可能發生情況及時通知到可能受災地區群眾,提醒民眾要做好應對。災害發生後,政府部門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和協調各個部門人力物力聯合救災。

「應對極端天氣造成的自然災害,完備的應急預案一定是最為關鍵和最重要的。而且這個應急預案一定涉及到政府的多個部門的分工和協同,氣象、水利、應急、救援、城市管理、國土、環境部等多部門,各司其職。一旦發生災害,及時啟動預案,政府統一協調,將災害降到最低。」

平日做好宣傳及應急演練

這位專家表示,對普通民眾而言,在獲悉災情預警後,盡可能減少外出,如有必要外出,也要想辦法做好避災措施。「比如遇到暴雨洪水,首先想辦法避開低窪地方,包括住宅樓地下室、地下商業街、立交橋下、過街隧道等;外出乘坐交通工具要盡量避開地下交通工具,地面交通盡可能不要自駕車,如果遇水,要盡快撤離,盡可能往高處去;避開有電源地方防止漏電造成的危險;一旦被水圍困,一定要注意防止手機進水,減少手機電量損耗,保持與外界聯繫。要盡快向政府和救援部門發送遇到險情和所在位置。」

李京強調,目前各地都有詳細的應急預案,其中包括對民眾的防災應災宣傳,也包括日常的應急演練計劃。「這些都極為重要,至少要讓民眾清楚在自然災害之前該做什麼,不做什麼,如何保證自己的生命財產不受或者少受損失,在最大限度地保護好自己的同時能夠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