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成化的青花瓷分為官窯、民窯兩種,其時的民窯亦受到嚴謹的官窯作風影響,製作精良,甚至紋飾、色彩、畫意各方面都與官窯如出一轍。在成化初期,青花瓷仍然採取進口蘇麻離青料,與宣德青花難以區分;而後以「平等青」料取而代之,呈色趨於穩定,胎薄、釉白、青色淡雅的青花瓷才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成化瓷。
在成化青花瓷當中,宮盌可謂最經典的一款。「宮盌」一詞,限指用於為供宮廷內用的成化青花官窯瓷盌,約燒製於1480年代,燒造時期不足10年,是景德鎮出產成化瓷器的頂峰時期,紋飾曾設計十一款,其中十款繪花卉紋飾,一款繪果紋。
2013年10月8日,源自著名Cunliffe勳爵收藏的明成化青花纏枝秋葵紋宮盌「大明成化年制」款,以1.412億港元成交,創下當時明朝瓷器第二高的世界紀錄。宮盌在傳世品中寥若晨星,均藏世界各大博物館,包括兩岸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等,私人收藏中僅知二十餘件。如這件宮盌一般同以萱草為飾者,傳世僅知倫敦大英博物館兩例,同時在該館展出。秋葵連枝的勾勒蜿蜒曲迴,延展至柔然曲券的花瓣,營造出花朵恣意怒放的美感。
成化多燒製輕巧圓潤的小件,素來有「成化無大器」的說法。成化的青花瓷款識似有專人書寫,字體基本保持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雙圈款和方圈款,以及「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橫款等。因成化瓷的高聲譽,明清兩代有大量仿品,其中以明嘉靖、萬曆的仿品最為逼真。凡書「成化」、「成化年制」的都為後世仿作。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曰:「成化五彩、青花均極工致,青花藍色深入釉骨,畫筆老橫,康熙尤當卻步也。」筆者亦收藏了一件明成化青花纏枝百合花卉紋盌,胎質潔白、細密,胎體秀美而輕薄,是當年幾經艱辛,最後從一位日本老藏家手上購得,是筆者成化瓷系列收藏中的至愛之一。●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