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舉辦「《香港志》的歷史意義和責任」主題講座。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共計66冊、記述香港千百年變遷的《香港志》,第二冊《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專志將於今年12月出版,主編之一嶺南大學前校長陳坤耀昨日出席書展講座,強調香港年輕人認識這段歷史十分重要,「(改革開放)印證無嘢是無可能的,同時這成功絕非偶然,而是靠着正確的政策,且有效執行而來」,有助啟發年輕人經歷與成長。身兼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科目委員會主席的地方志中心編審委員會召集人劉智鵬指,《香港志》可有效支援大中小學的香港史教育,「正好方便老師從中採集相關資料,發展成為教材。」

香港地方志中心昨日在香港書展舉辦「《香港志》的歷史意義和責任」主題講座,邀請香港著名專家學者出席,從尋根、記載、承傳的角度,講述編修《香港志》對香港人的意義及責任,及對學術界研究香港史的作用,發揮地方志「存史、資政、育人」的功能。

陳坤耀於會上分享其負責主編的《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專志,將於今年12月出版。「這本專志約100萬字,過去40多年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經濟發展,會完全睇得到。它是一本全世界所有發展中國家都應該看的書,可以參考到這麼一個成功樣板,了解國家和香港如何在昔日比較落後的情況下,走向富強。」

他表示,港澳地區於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扮演了「參與者」、「見證者」、「貢獻者」及「受惠者」的角色,「總的來說,早期香港對國家的改革開放是重中之中,可以說是決定性;而後期香港是得益者,從改革開放得到很多好處,重新有經濟結構的改革。」

國家發展證「無嘢無可能」

被問到年輕一代學習這段歷史的意義何在,「以我第一次踏足深圳所見,當時只得二三十萬人,只有農地、簡陋街市,發展到今日(人口)以千萬計,成為經濟科技發達的地方,從經濟發展模式而言,無疑有很大啟示」,同時,陳坤耀認為這亦正好說明「無嘢無可能」,「我第一次去赤灣,只見一片沙灘,根本想像不到今日的深圳發展,讓年輕人了解『無嘢無可能』是十分重要。」

陳坤耀強調,國家發展成功絕非偶然,而是透過正確的政策,經有效執行所得來,「同(做)人一樣,要有目標,再身體力行去做」。他舉例說,全世界都認為要urban reform(城市改革)做好industrialization(工業化);中國則是從rural reform(農村改革)開始,逐步到鄉鎮工業,才到城市,而這方向是正確的。因此他認為,認識改革開放歷史能為年輕人帶來多方面啟發,對其經歷與成長可帶來正面影響。

《香港志》可支援學校港史教育

劉智鵬介紹,現時不論小學常識科、初中中史和歷史、高中公民科等都有涉及香港部分。「《香港志》編修的其中一項重大意義,正是要支援小學、中學、大學的香港史教學。」他舉例如新學年推出的公民科,主題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提及國家的發展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課題,「第二冊在年底出,剛好公民科明年才會教(改革開放),正好方便老師從中採集相關資料,發展成為教材」,形容這會是很好的一套支援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