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一罩難求價比天高 今時產能過剩熔噴布廠陷困境
新冠疫情一度導致口罩和熔噴布價格暴漲,令資本爭相湧入。隨着全國巨量產能在去年下半年紛紛釋放,以及全球廣泛接種新冠疫苗,內地的口罩和熔噴布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不少涉足相關業務的港企及時變陣轉型,今年不斷嘗試提高醫療衞生產品的附加值,研發環保可降解口罩等產品,既符合國家環保政策又可以提高產品售價和吸引力。●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港資企業、國橋實業集團數十年一直耕耘醫療衞生行業。回顧疫情期間的產能情況,董事長楊自然表示,去年為滿足深圳市政府交付防疫物資的要求,公司共計斥資1,500萬元(人民幣,下同),買了兩條1.6米熔噴布生產線,且添置了熔噴駐極設備16套,共近60萬元;為保證熔噴無紡布過濾效率,公司又以80萬元購買了一台全球公認最好的美國過濾效率檢測儀,以保證交付政府訂單的產品合格性。
投入逾千萬設熔噴布產線
去年3-6月,國橋熔噴布高峰產能一天生產5噸,全部為深圳市政府訂單,當時政府派遣2名工作人員駐廠督查生產和供應。為了支持政府抗疫,公司生產的熔噴布價格較高漲的市場價低了不少,並且一直持續供應到去年6月。為保證產能,國橋疫情期間承擔了較高的成本。去年2月,建築工人無法返回深圳,國橋便高價請人建成1,700平米鋼結構廠房和配電設施,為此花了220萬元;此後公司建設了10級淨化車間,也投資了數百萬;去年3月公司上5線口罩生產線,產量一天50萬片,所有產能合計為一天200萬片。「包括熔噴布、10級淨化車間、口罩生產線等,累計又投入兩三千萬元。」
低端競爭激烈 轉型求生
楊自然稱,為了擺脫低端產品的激烈競爭,公司正在加快產業轉型。目前全國每天上千萬口罩廢棄,造成嚴重的污染。公司為此開發了用於口罩的可降解材料,現在仍在試驗中,但相關標準未出台,預計要等到下半年才可以出來。不過,可降解材料的口罩等衞生用品市場並不成熟,需要獲得第三方認證,並且價格貴一些,其測試費用也比較高,不知道出來銷售前景如何,心裏並沒有把握。他稱,口罩產量大市場低迷,公司一直在做紙尿褲生產,希望未來能夠進一步擴大市場銷量。目前,公司在京東、天貓等電商平台均有銷售,只是市場競爭激烈,銷量並不理想。
儘管如此,楊自然依然認為各國疫情隨時反覆,個人和機構常備防疫物資將成為常態,希望政府建立像糧食戰略儲備庫一樣,建立口罩和熔噴布等醫療產品戰略儲備庫,以備不時之需。對提供防疫物資企業給予優先支持,將其納入政府戰略儲備企業,持續相關企業生存和發展。「如果沒有政策扶持,深圳高成本和低迷的市場,大量相關企業將會倒閉或者搬遷,屆時因新一輪的疫情防控急需口罩和熔噴布時卻無處可以生產,這對一個千萬人口城市的管理和發展是不利的。」
避免價格戰 自降八成產能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國橋實業深圳工廠現場看到,多條投資巨大的生產線已經閒置很久,有的布滿了車間灰塵。楊自然對此顯得無奈,「為了減少損失,我們熔噴布和口罩的產能停掉了八成生產線,否則生產越多虧損越慘。」
楊自然表示,去年疫情爆發後熔噴布價格迅速暴漲,從年初的一噸9,000多元(人民幣,下同)持續暴漲至6萬元多,4月初是40萬元,當月底已飆升至60萬-70萬元,漲幅十分驚人,高達約70多倍。但是國橋給深圳市政府供應的2月初合同價格是一噸4萬多元,2月17日是4.8萬元,並持續至去年6月。
不過,隨着全國大量企業去年加入生產熔噴布和口罩行列,加上今年疫苗在全球廣泛接種,全國口罩工廠打起激烈的價格戰,現在內銷批發價一毛錢,出口是幾美分。因為很多口罩庫存不消化的話,過期後全變成廢品。楊自然透露,目前他們批發口罩價格約0.2元一片,也是少有問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