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君度
7月5日,香港《季羨林基金會書畫院》舉辦第二次雅集,書畫家麥錦超、葉永潤、葉金城、容可權、陳定璟、吳小玲、何一明、鄧兆鴻、張成浦、陳琪丰、黃惠貞、莫少英、馮鶴亭、馮安光、李坤銘、蘇小龍、陳秀嫦、梁君度等20餘人參加。
「雅集」是一種文化傳統,中國古代墨客騷人一有空閒,便會約齊三五知己,或到山郊綠野,或借亭台樓閣,烹泉煮茗,飲酒吟詩,以詩書畫會友。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日(夏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約當時名士謝安、孫綽等並親朋子侄41人在山陰蘭亭雅集。那裏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王羲之等人列坐於蘭渚上環曲的小溪兩側,將酒觴置於清流之上,任其逐流漂浮。一旦酒觴滯留在誰的面前,誰就得即興賦詩一首,詩不成者,罰酒三觴,如此以為娛樂。在這次雅集中,共有11人各作詩兩首,15人各作詩一首,16人因沒有作出詩而罰了酒,總共成詩37首。事後,王羲之將這些詩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下了這次聚會的盛況和作者的觀感。序文共324字,這便是被褚遂良評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於是乎,這次雅集也可稱天下第一雅集。
雅集是一種很好的傳統,其好處一是可互相交流心得,二是可創作出一批好作品。到了現代,書畫家依舊延續了古代的雅集傳統,約三五好友吟詩作畫,品茗賞樂。
這次《季羨林基金會書畫院》雅集歷時5小時,雖然沒有吟詩作對,但共作書畫49幅,也是盛事一樁,正是:
昔日蘭亭集雅賢,
流觴曲水盡詩篇。
如今學士多難覓,
筆墨權宜舞一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