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國盃互射12碼飲恨 冠軍「回家」憾成空
「讓足球回家」的千載難逢好機會,可惜英格蘭卻倒在歐洲國家盃的最後一關,互射12碼不敵意大利飲恨。兩軍教頭這數年為球隊帶來的質變絕對有目共睹,然而臨場調兵遣將,英格蘭的修夫基卻明顯不及「藍衣兵團」文仙尼果斷,在這關鍵一戰無論換人以至主射12碼的安排都是令人費解。難得大賽回到自家門前,英格蘭卻只能與這個苦等了55年的獎盃擦身而過,目送意大利時隔53年重登歐國盃冠軍頒獎台。 ●香港文匯報記者 梁志達
在12日凌晨的歐國盃決賽,「三獅軍」英格蘭開賽3分鐘便由勞基梳爾無人看管下接應捷比亞右路傳中近門射入,然而被修夫基變陣三後衛打亂部署的意大利很快便重拾主動權,英格蘭的防線卻愈退愈後。文仙尼換邊後9分鐘連換兩人,以無中鋒的打法增加跑動和壓迫,處於劣勢的英格蘭結果久守必失,67分鐘意軍藉一次角球攻勢,由邦路斯將馬高華拉堤的中柱波補中入網。失球後修夫基才換人,但入替的布卡約沙卡面對意國後防大將基亞連尼以及艾馬臣柏美尼,卻發揮不出其突破威力。
卡尼欠支援 三獅久守必失
文仙尼之後換兩人,利用體力充沛的中前場球員加強壓迫;而修夫基以佐敦軒達臣入替迪格蘭賴斯,卻遲遲不肯換入被認為創造力出色的基亞利殊。雙方加時作賽,文仙尼先後再換3人,此時意軍中前場除了佐真奴費路已與正選陣容完全不同,球員體力遠勝換人遲疑的英格蘭。修夫基到99分鐘才讓基亞利殊上陣,「三獅軍」攻勢亦有所起色,但卻為時已晚。太遲換人和戰術保守,早已令前鋒史達寧和要頻頻回後組織的頭號射手哈利卡尼筋疲力盡,比賽後段要突破基亞連尼和邦路斯的老人鋼鐵防線已有心無力。英格蘭名宿連尼加直言,球隊在進攻上「不夠勇敢」,「像害怕釋放到自己的天賦」似的。
再嚐12碼之痛 修夫基挨批
後備席鋒線空有多員好牌可打,修夫基臨完加時前1分鐘才換入拉舒福特和查頓辛祖準備互射12碼,先不說沒早些換入兩員小將讓他們可「暖身」兼熟習球感,滿以為是早有部署的秘密武器,但兩人主射第3及第4輪12碼的猶疑和保守卻似乎並非如此。更令人費解的是12碼落後2:3時讓年僅19歲的沙卡主射最後一輪,此子4強和決賽表現頗沉,信心已先打折扣,讓經驗不足的小將負責射最後一輪更為不智。名帥摩連奴在評述時認為,「對一個19歲球員,把一切壓力都放在他肩上是太多了。」
英格蘭在1990世界盃、1996歐國盃、1998世盃、2004歐國盃、2006世盃及2012歐國盃都是互射12碼出局,1996年4強更是修夫基在「突然死亡」階段射失12碼主場輸給德國。繼1966年自家門前捧起世盃獎盃,這支天才橫溢的英格蘭卻在溫布萊主場倒在最後一關,讓球迷「足球回家」的冠軍「回家」願望落空。修夫基坦言,球隊賽後的更衣室一片寂靜,「我只是告訴他們,我們贏一起贏,輸也一起輸。至於12碼,那是我一人責任,他們不用在意,而是要為自己感到驕傲」。對於12碼的安排,他解釋:「我是根據球員在球會的表現並參考了他們訓練中的情況,只能說今天卻沒體現到出來。」
文仙尼:一直等待這一刻
文仙尼賽後感嘆道:「想到了我們創造的一切,想到過去3年來我們所有努力,特別是想到我們這50天來的種種不易。」球員時代司職前鋒的文仙尼,是意大利於1990世盃4強互射12碼不敵阿根廷的隊中一員,對於個人足球生涯的首個國際大賽冠軍,他直言:「我一直等待這一刻。」邦路斯則表示,是主帥給了他們這支隊伍賦予了信念,「讓我們從第一天起就帶着堅定的信念上場」。意大利是役無論射門和控球率都完勝對手,能繼1968年後贏得隊史上第2個歐國盃冠軍,可謂實至名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