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至1938年間,《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本被先後印製了17次。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攝
●中共一大會址,《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為中共一大的召開提供了理論基礎。 張帆 攝
●位於上海楊浦區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內,牆上的壁畫詳細描繪了陳望道在老家翻譯《共產黨宣言》時的場景。 香港文匯報記者 章蘿蘭 攝
●1919年5月,李大釗在這一期《新青年》中發表了著名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摘譯了《共產黨宣言》的內容。

1848年2月馬克思恩格斯發表的《共產黨宣言》,是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制定的綱領,標誌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920年其首部中文全譯本的出版,更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樹立革命青年的堅定信仰。上海,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版的誕生地,29歲的馬克思主義者陳望道以深厚的語言功夫,在不到一個月內,完成了一萬九千多字的翻譯工作。今天,這最珍貴的首版,不僅成為一大紀念館的鎮館之寶,更是再度回望百年前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信仰、品味真理力量的載體。●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

「我不過在紙頭上吶喊吶喊而已,這種吶喊不過是催促生命早點降生。我不過是聽從時代的召喚,喊了幾聲,實在談不上貢獻。」這是多年以後,陳望道對自己一生所做工作的評價。

陳望道於1915年東渡日本,四年半的時間裏獲得了中央大學法學士學位。其間還結識了日本著名進步學者河上肇、山川均等人,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認識到救國必須進行深及思想的社會革命,他將學名「參一」改為「望道」,寄寓着為國家謀求道路。1920年,陳望道應《星期評論》雜誌之邀翻譯《共產黨宣言》。為了專心致志完成這個任務,陳望道特地回到家鄉義烏分水塘村,開始心無旁騖地潛心翻譯《共產黨宣言》。本來就對馬克思主義充滿敬仰的陳望道以日文版為依據,同時與英文版相互對照,終於在當年4月完成了《共產黨宣言》的中文翻譯。

蘸墨汁吃粽子的翻譯家

「五四運動」前後,《每周評論》、《國民》等刊物均對《共產黨宣言》進行過零星片段式的摘譯,但是通篇白話譯文一直闕如。1920年,經邵力子推薦,《星期評論》的幾位主編邀請剛剛從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憤然離職不久的陳望道翻譯全本《共產黨宣言》,並預約在該刊物連載。

為什麼選擇陳望道?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總結道:「首先陳望道是語言學家,英文、日文俱佳,可以用白話文來翻譯。更重要的一點是,作為尋求愛國救國之路的青年人,陳望道在日本求學期間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並逐漸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了理性認識和信服。1920年,他應陳獨秀之請主持《新青年》編輯工作。當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黨的發起組』成立,陳望道是最早的八位成員之一。之後,他還擔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員會首任書記。」

陳望道先生之子、復旦大學退休教授陳振新告訴記者,接受了邵力子的邀請後,為了找一個清靜的所在,陳望道帶着戴季陶提供的日文版和陳獨秀託李大釗從北大圖書館借出的英文版《共產黨宣言》,大約是在1920年3月底回到故鄉義烏分水塘村,在一間破舊的柴房裏開始工作。那時節鄉間很冷,房子在山上更冷。但沉浸在工作中的陳望道對周遭環境並不在意,專心到極致時,甚至把母親給他本該蘸紅糖水的粽子蘸墨汁吃到嘴裏,還說「甜極了。」由此,「真理的味道有點甜」成為傳頌不絕的佳話。

成為當時「熱銷」書

《共產黨宣言》中文版的出版並非一帆風順。陳望道的翻譯工作完成了,當初約稿的《星期評論》卻突然宣布停刊。後得到陳獨秀支持,決定以「社會主義研究社」名義對外公開出版,但印刷機構和費用又成問題。恰逢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在滬,正與陳獨秀等商議創建中國共產黨事宜。當維經斯基得知《共產黨宣言》中文版出版遭遇資金困難,馬上從幫助中國共產黨建黨的經費中拿出2,000元,在上海辣斐德路成裕里12號(今復興中路221弄)成立「又新」印刷所。「又新」,寓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920年8月,幾經磨礪的《共產黨宣言》全本中文首譯本終於問世,共計印行1,000冊,一個月不到就銷售一空。記者現在還能在一大紀念館看到存世的一本。小冊子簡約精緻,封面印着紅底的馬克思半身坐像,畫面上方印有「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馬格斯安格爾斯合著,陳望道譯」等字樣。內頁是用5號鉛字豎版直排,無扉頁及序言,亦不設目錄。經講解員解說,後人才能發現,由於印刷倉促,這一「紅版」的書名被錯印為《共黨產宣言》,其文中也有20餘處錯訛。9月,印刷所迅速勘誤,並印行第二版1,000冊,封面的馬克思坐像底色改為藍色,同樣熱銷。

費平時五倍功夫譯書

經過「費平時譯書的五倍功夫」,陳望道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完成了一萬九千多字的翻譯。對於陳望道的譯稿,陳獨秀曾專門請通曉日德英法四國語言的李漢俊幫助校閱,並按照英文版《共產黨宣言》以資對照,自己也再校勘一次,眾人都對陳望道的翻譯甚為讚賞。

作為內地語言學的宗師,陳望道後來被任命為新中國成立後復旦大學首任校長,1958年起還擔任上海社會科學聯合會(上海市社聯)首任主席。從上述兩處機構向記者展示的資料中,還能看出《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本在當時的諸多創新。

對於《共產黨宣言》開頭第一句話的中譯文:「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當時陳望道的翻譯是「有一個怪物在歐洲徘徊着,這怪物就是共產主義。」在白話文尚未廣泛普及的當時,「怪物」一詞已經非常接近「幽靈」。還有當年不少其他人翻譯的版本,現在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今人已經耳熟能詳,但在同盟會成員朱執信那裏被譯成了「嘻,來。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奮也。」陳望道的翻譯還有不少可圈可點處,如將日文版中「紳士」和「平民」的字眼,翻譯成「有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樣一來,《共產黨宣言》的精髓才凸顯出來。

多元展示《共產黨宣言》

如今,你想要詳細了解《共產黨宣言》的故事,可以前往上海國福路51號的陳望道先生1956年至1977年的寓所。2018年5月,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前夕,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和復旦大學發起,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參與,對陳望道舊居進行保護性修繕,闢建為《共產黨宣言》展示館向社會開放,成為滬上又一重要的紅色文化陣地。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展示館建築面積300餘平方米,以「信仰之源」為線索,以《共產黨宣言》和陳望道生平為主題貫穿始終,通過諸多現代化展陳手段,凸顯《共產黨宣言》作為「信仰之源」在革命先驅探索救國道路中的重大作用,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所作的重大思想和理論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