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蘋果日報》停刊,曾是港英末代港督的彭定康(肥彭)又來說事了。彭定康說,在他執政香港的年代,沒有嘗試關閉香港文匯報與《大公報》等親中報章。

上世紀在肥彭執政年代,《文匯報》與《大公報》等親中報章做了些什麼?犯了什麼法?港英政府有什麼理據「嘗試關閉」呢?

末代港督面對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回歸前幾年,中英兩國就回歸問題上爭論不休,也有激烈的交鋒,但《文匯報》與《大公報》等親中傳媒,從沒號召港人上街反對當時的港英政府,更沒煽動群眾衝入立法機關,也沒有鼓動仇警、破壞和傷人;反而從大局出發,提倡維護香港繁榮安定。無論在法律、情理與實力層面,肥彭有何理據「嘗試關閉」《文匯報》與《大公報》等親中報章?﹗但是肥彭忽視了歷史事實,那是1967年反英抗暴期間,港英政府查封了《田豐日報》、《新午報》及《香港夜報》三間親中外圍報紙,幾位報社負責人也身陷囹圄。當年據《香港夜報》社長胡棣周說,港英政府封閉報社理由,就是報紙刊登了「解放軍炮艇出現在青山灣附近」的「不確報道」;那些年,港英對親中報章恨之入骨,但不敢直接封殺《文匯報》與《大公報》等報,只好拿這三報開刀。

當年白色恐怖最嚴重的歲月,《文匯報》、《大公報》、《商報》、《晶報》及《新晚報》的記者外出採訪,往往被跟蹤、毆打,甚至被逮捕及投獄。即使那些年以後相當長的時間,港英對親中報章從不給予「新聞自由」,在宣傳及意識形態方面的打壓,一直未有放鬆。憶當年往事,英國在所謂「新聞自由」上,在香港幹了什麼,彭定康確實沒理由再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

朋友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參與新聞工作,因為在《文匯報》起步,在社會上仍感受到被排斥與歧視,幸得到前輩指導,才能適當應對複雜環境;那年代親中報章的新聞工作者,採訪沒有充足的資源推動,需要在艱苦的環境中打拚,但上下都有一種特殊的韌力和親和力,一股清流影響着回歸前的報壇,親中傳媒為香港的過渡回歸,作了相當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