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對我們有多重要,應該沒有人會懷疑,簡單如數一數我們有多少物件,就已需要利用數字。不過,數字這個概念又是怎樣在古代人類之中出現的呢?今天就和各位討論一下。
鬣狗腿骨有刻痕 估計正在記數目
先介紹一個有趣的考古發現。位於法國西部的Les Pradelles考古區域,早在1930年代就開始被發掘,當中藏有不少古代人種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使用過的物件。其中的一件頗令法國考古學家d'Errico好奇:那是一條6萬多年前的鬣狗腿骨,上面被尼安德塔人有規律地用其他工具劃上了9條平行的刻痕。d'Errico用顯微鏡詳細檢查這些刻痕,發現它們的形狀、深度及其他細節都十分相似,令人相信這些刻痕是在同一個場合利用同一種石器刻劃出來的。這不禁令人猜想:為什麼要劃出這些刻痕?
這些會否是裝飾的圖案?需知我們也經常在物品上繪製不同的有規律花紋,用以修飾各種物件。為了作出比較,研究人員募集了不同的志願者,要求他們在類似的骨頭上以固定的間距刻上幾條刻痕,模仿加上裝飾圖案的情況。其後的統計分析顯示,之前提過的鬣狗腿骨上的刻痕,又不算是高度有規律,與志願者故意製造出來的圖案有明顯的分別。由此看來,那段鬣狗腿骨上的刻痕可能不是修飾的圖案。一些研究人員繼而指出,「當事人」可能正在記錄數目,反映出尼安德塔人在六萬多年前已在發展數目的概念。
私人物件愈多件 數字系統愈複雜
對數量有「感覺」,自然不是人類的專利。研究指出,魚類、蜜蜂,甚至初生的小雞,都能夠分辨由1至4的數量的物件。更有一些動物能夠辨別差別較大的數量:例如牠們可以看出,放在一起的10件物件,與20件物品堆放在一起是有分別的。(我們當然不能期望動物可以指出10件物品與11件的差異。)不過現代以及其他古代人種,卻好像是將數量的概念轉化為符號、語言,再將它們融入文化之中的唯一物種。
那麼又是否有什麼環境因素,促使人類發展數量的概念呢?美國的認知考古學家Karenleigh Overmann曾經分析過33個以狩獵和採集為生的部落。她發現那些只有簡單數字系統(例如由1到4)的部落居民,大都不會擁有太多私人物件;反過來說,發展出較複雜數字系統的,都是居民擁有較多物品的部落。再者,這些較複雜的數字系統,通常都是以5、10,或是20為單位,應該跟手指數目有密切的關係。由此看來,可能是要「盤點」物件的需要,促使了數字系統的發展。
亦有學者從語言的角度去探究數字概念是哪時形成的。在人們相互的交流之下,有些字詞得以固定地保留下來:「水」在英文中是water,在德文中是wasser,兩者明顯互相關連;另外一些字詞,卻會逐漸被取代:例如「手」在英文是hand,在西班牙文卻是十分不同的mano,看來是當中經歷了一些較大的轉變。
研究人員發現,代表1至5的字詞,在許多語系中都甚少改變。他們甚至估計,這些字詞可能在過去1萬至10萬年之間已經穩定下來:或許當我們從1數到5的時候,古代人是可以理解我們的。
古代人是如何發展出數字概念的,看來還需要更多的探究。不過數字可能不只是對我們現代人重要:我們遠古的祖先與親戚,可能也有相同的需求呢。
●杜子航 教育工作者
早年學習理工科目,一直致力推動科學教育與科普工作,近年開始關注電腦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評論